1988年,一名叫做蔡国栋的台湾老兵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到老家看望原配妻子,谁料原配

一桐评这个去 2025-10-07 19:47:05

1988年,一名叫做蔡国栋的台湾老兵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到老家看望原配妻子,谁料原配妻子在看到他后,竟然直接打开大门说:“你走吧,我没什么话跟你说了,以后你也不要再来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7年日本人打过来,许多年轻人都想出去闯一闯,他也趁着读书、报国的名义离开了老家,刚走的时候,他说自己以后肯定会回来,那天刘金娥送他到村口,没多说什么,只是点头,其实两个人之间没多少话,更多的是那种日子里的默契。   蔡国栋去了重庆,后来转到青岛学航空,家书很难寄回去,慢慢的,联系越来越少,他的日子过得紧张而新鲜,在学校里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也觉得自己的眼界开阔起来,他当了空军教官,后来又调到青岛工作,那几年,他遇见了一个懂得聊天、喜欢读书的姑娘,两个人很快就成了伴侣,结婚的时候,他没把家里的事情说出来,其实他自己心里也矛盾,但总觉得,可能老家的那个人早就改嫁了吧。   1949年,他带着新家庭去了台湾,到那边头几年,日子很苦,房子简陋,什么都得靠自己打拼,他在空军里坚持工作,妻子帮忙补贴家用,慢慢地生活安定下来,家里孩子也多了起来,一家人慢慢扎下了根,蔡国栋平时很少提起山东的事,偶尔有亲戚朋友问起,他也只说家乡太远,战乱分隔,回不去了,他觉得往事就像一道门,既然已经关上了,就不想再提。   刘金娥留在老家,日子比以前还难,丈夫一走,她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公婆年纪大了,全靠她照顾,地里的活没人帮,她硬撑着也得干,家里人劝她重新找个人过日子,她怎么都不愿意,她总说自己是蔡家的人,男人说过要回来的,她就信了,邻居都觉得她倔强,可她就是不肯动摇,有时候,吃饭的时候,她会多盛一碗饭放在桌上,说是给“那个人”留的,日子一年年过去,亲人一个个老去,刘金娥也熬成了满头白发,可她还是守着那间老屋,把每个角落都照顾得很仔细,好像这样就能等来一个归人。   台湾那边的蔡国栋,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新身份,家里的孩子们慢慢长大,日子越来越平稳,他偶尔夜深人静时会想到山东,会想到那个倔强的女人,但那只是心头一闪而过的愧疚,他不敢多想,更不愿意去面对,他的家人偶尔问起过去,他总是说老家已经没有人了,也就没什么好说的。   直到1979年,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消息渐渐通了,蔡国栋的女儿通过各种渠道,终于找到了山东的亲戚,信里说,老人们都走了,刘金娥还在,一直没改嫁,独自一人,这个消息让蔡国栋一晚上都没睡好,但他也没马上动身,其实,他心里很复杂,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身份回去,后来探亲政策一松,女儿帮他联络老家,他才终于决定要回一趟。   1988年春天,他们一家三口踏上回乡的路,一路上蔡国栋只跟女儿说起父母的事,对刘金娥只字未提,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明白,那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只是谁都不敢先开口,进村的时候,老邻居都认出了他,有人还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金娥这些年过得不容易,把家里老人送终,地里的活全靠她,蔡国栋听了,只是点头,没说话。   走到老宅门口,他停了很久,手举在半空,不知道该不该敲门,院子里,扫帚的声音一下一下传来,门开了,刘金娥站在那里,满头白发,手里还攥着扫帚,两个人面对面站着,谁都没先说话,空气像凝固了一样,最后,刘金娥只说了一句:“你走吧,我没什么话跟你说了,以后也别再来了,”说完,门关上了。   蔡国栋愣在门口,身后的妻子和女儿也不知道说什么好,那一刻,所有想象中的重逢都消失了,不是没有眼泪,而是泪已经在这么多年里流干了,蔡国栋想要解释当年的无奈,但发现什么都说不出口,他只能静静地站在门外,听着里面一阵阵扫地声,心里翻江倒海。   后来,刘金娥同意让他去村东头给父母磕个头,就算尽了最后一点心意,从那以后,两个人再也没有见面,蔡国栋带着妻子和女儿默默离开了村子,他没有再回头,刘金娥过了不久就去世了,葬在蔡家的祖坟旁,乡亲们都说,这个女人一辈子没等来归人,可她守着自己的信念过完了这一生。   蔡国栋的女儿每年都带着家人回来祭拜,她会在坟前多放一副碗筷,就像她父亲记忆里的样子,有人说,这是一种纪念,也是一种和解,时间过去了很多年,这个家庭的裂痕并没有因为一次重逢而愈合,但后人用自己的方式记住了那些不能言说的往事。   每个人的命运,或许都是被时代推着往前走的,有的人选择忘记,有的人选择等待,门外的人永远难以理解门内人的苦,门内的人也不会知道门外的无奈,五十年过去,故事说完了,没有赢家,也没有答案,只有那个老屋,和一张被人反复擦拭的桌子,还默默地守着岁月。   信息来源:搜狐新闻《1988年台湾老兵携妻女回乡见原配》    

0 阅读:0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