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绥远起义,本该是国民党部队和平融入新中国的转折点,可转眼1950年,一位刚当上解放军军长的原国军将领,却偷偷伸出手去联系远在台湾的蒋介石。 说起刘万春这个人,得从他早年的军旅生涯讲起。他生在陕西,早早投身国民党军队,从基层干起,一步步爬到第111军军长那位置。抗日时候,他带队在西北打过仗,部队驻扎黄土高原,挖战壕清点弹药啥的都亲力亲为。抗战一结束,他继续管着下辖的两个师,绥远那边成了他的大本营。1949年初,傅作义整编晋绥军,刘万春顺势留任军长,那时候国民党败局已定,他表面上跟着大势走。9月19日,绥远归绥城里,他率部响应起义号召,部队就这么整编进人民解放军,成了第36军,他自己也摇身一变为军长。起义后头几个月,一切看起来风平浪静,他管着日常训练和改编,士兵登记武器清点啥的,都按部就班来。可谁知道,这平静底下藏着猫腻。 绥远起义这事,本来是国民党内部分化下的产物。傅作义手下不少将领,包括董其武啥的,都选择和平方式加入新中国,避免了更大流血。绥远部队起义后,保留了部分旧有编制,刘万春的第36军就是典型例子。军部设在包头周边,他负责部队的稳定工作,包括射击训练和人员调整。起义协议签了,部队开始接受改造,军官们得学习新政策,士兵们领新军装。可刘万春这人,骨子里对旧主子蒋介石还有念想。他没彻底断掉旧联系,早起义前就和国民党保密局绥远站站长赵思武有来往,那时候两人通过中间人传话,交换部队情报。起义后,这种勾连没停,他开始指使下属去香港那边接触国民党当局,企图趁抗美援朝打响,组织部队倒戈。这不是小打小闹,短短几个月,绥远起义部队就爆出50多起叛乱,卷进去3000多人,刘万春部光1000余号人就跟着搅和。 刘万春的动作挺隐蔽,他派亲信军官李蔚浩南下香港,那家伙带了地图和名单,去和国民党人员碰头,交换文件回传情报。赵思武这站长,成了他的主要联络点,两人通过信件报告部队实力和装备情况,甚至直接写信给蒋介石,封蜡封好让信使走边境小道递过去。这些情报里头,详细列着兵力和武器数据,够国民党那边做文章的。刘万春还想利用抗美援朝的乱局,拉队伍反水,可惜情报系统早盯上他了。侦察员记录下他住所夜间访客的行踪,这些报告一层一层上报华北军区。聂荣臻司令员一看证据,火气直冒,但没急着动手,而是等机会。1950年11月,整编会议在北京开,刘万春去参加,聂荣臻点头示意,警卫就把他秘密拘捕带走。这下子,事情全抖落出来了。 不止刘万春一人,张朴和鄂友三也掺和进这堆烂事。张朴是第37军111师师长,他秘密加入国民党在华北的指导委员会,那组织专干间谍活,安排联络点和暗号啥的。张朴记录下这些部署,帮着安插人员进部队。鄂友三管骑兵第4师,改编时候就公开顶撞,抗美援朝一爆发,他更过分,直接下令对14名改造干部下狠手,导致这些人没了命。鄂友三这行为,等于公开叛变,部队里头怨声载道。这些人加一块,搅得绥远部队人心浮动,叛乱事件接二连三。董其武听到风声,赶紧调查,可为时已晚。聂荣臻把情况通报给傅作义和董其武,证据摆桌上,刘万春派人联络台湾的信件、赵思武的往来记录,全都铁板钉钉。这事闹大,牵扯出国民党残余势力在绥远的渗透,绥远起义的成果差点毁于一旦。 聂荣臻处理这事,脑子转得快。他知道刘万春是军级干部,起义将领身份特殊,直接枪毙容易惹争议,影响部队团结。1950年11月18日,华北军区报告绥远起义部队情况,聂荣臻批示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把案子上报毛泽东。毛主席回电就九个字:杀降不可,杀俘尤不可。这话听着简单,里头门道大,体现了新中国对起义人员的宽容政策,尤其战后稳定期,不能一刀切。按这指示,刘万春没被处决,关进监狱接受劳动改造。张朴和鄂友三罪行重,被依法枪决。绥远部队事件平息后,稳定工作抓紧推进,官兵们继续训练,风沙路上的尘土渐渐落定。刘万春在狱中干活学习,几年下来,逐步认清路子。 刘万春的改造过程挺典型,早年国民党军官转过来的不少人有这毛病,旧思想没清干净,就想东山再起。可新中国这套教育,靠劳动和学习一步步来。他从1950年关进去,先在普通监狱推车运砖,抄写文件啥的。1957年3月,转到抚顺战犯管理所,那边条件严,但有小组讨论,他得举手发言记录心得。1973年,又移到北京秦城监狱,继续清扫运水这些活。1976年获释,安排到指定地方过日子,直至晚年。这段经历,反映出那个年代对叛变者的处理原则:不杀,但得改造。绥远起义部队整体上还是稳定的,董其武他们继续带队,融入人民军队大集体,避免了更大动荡。
最初拟定开国上将名单里,原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建安名列前位,而最后下
【2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