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当了两回总统,终于发现一个问题:只要不跟中国对着干,美国就还是超级大国。 先说经济账。中美互为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高达6882.8亿美元,相当于每天有近19亿美元的商品在两国间流动。 美国对华出口支撑了国内93万个就业岗位,波音飞机每三架就有一架飞往中国,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数量比在加拿大还多。 更关键的是,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苹果公司200家主要供应商中有80%在中国生产,特斯拉上海工厂从破土到投产仅用8个多月,直接带动其能源系统装机量增长50%。 如果美国真要搞“脱钩”,先不说中国市场的损失,单是美国消费者就要为进口商品多支付1365亿美元关税,相当于每个美国家庭每年多掏1000美元。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显然不符合美国利益。 再看科技竞争。美国总担心中国在5G、量子计算等领域超越自己,于是搞“小院高墙”限制技术出口。 但现实很打脸:中国自主研发的“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机实现了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世界纪录,谷歌最新发布的Willow芯片虽然突破经典计算极限,但中国科学家在量子流体动力学仿真领域同样取得重大突破。 更讽刺的是,美国对华芯片禁令反而刺激中国加速自主创新,华为Mate 60系列手机的横空出世,让美国高通公司损失了数十亿美元订单。 其实中美在科技领域各有所长:美国在基础研究和高端芯片设计上领先,中国在应用创新和规模化生产上占优。 正如《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续签时两国科学家所言,双方在量子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合作能产生“1+1>2”的效果,硬生生把合作搞成对抗,只会延缓人类科技进步的步伐。 国际格局也不允许中美死磕。冷战时期美苏能搞全面对抗,是因为当时世界被意识形态划分为两大阵营,经济上相互独立。 但今天的情况完全不同:中国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交织,美国盟友也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 欧盟明确反对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警告说,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会同时伤害欧美企业。 就连美国国内也有清醒声音,200多名学者联名发表公开信,呼吁停止将中国视为敌人,177名斯坦福大学教职工抗议“中国行动计划”对华裔科学家的迫害。 在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全球性挑战面前,中美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更需要携手合作而不是互相拆台。 2024年中美重启农业合作机制、启动禁毒工作组,在气候领域成立“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这些务实合作都证明,只要双方愿意,完全可以在竞争中实现共赢。 有人可能会说,美国不是一直强调“美国优先”吗?但真正的“美国优先”应该是让美国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为了所谓的“霸权”牺牲国家利益。 中国提出的共同富裕和美国追求的经济繁荣并不矛盾,双方完全可以通过良性竞争实现各自目标。 比如在电动汽车领域,比亚迪和特斯拉在全球市场上你追我赶,既推动了技术进步,又降低了消费者购车成本;在人工智能领域,百度文心一言和OpenAI的ChatGPT各有特色,竞争的结果是让更多人享受到了AI带来的便利。这种竞争不是零和博弈,而是正和游戏,最终受益的是两国人民和全人类。 太平洋足够宽广,容得下中美两国共同发展。历史已经证明,对抗只会导致两败俱伤,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中美应该合作而非对抗这一论调其实并不新鲜,只是回归了中美关系的常识。希望美国政客能早日摒弃冷战思维,与中国一道,为世界和平与繁荣贡献更多正能量。
特朗普当了两回总统,终于发现一个问题:只要不跟中国对着干,美国就还是超级大国。
天天纪闻
2025-10-07 14:48:08
0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