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为何不能划给西藏?因为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但凡战略要地,必须划分出去,讲究一个互相牵制。 西藏那么大,川西那一片地形气候都差不多,为什么不干脆给西藏算进去呢?反正都是高原地区,也都藏族人口居多,看上去就像一体的。 可是只要稍微翻翻史料就会明白,这其实是中国历代中央政权反复权衡之后留下的规矩,讲的就是一个治理上的科学和战略上的稳妥。 川西行政上大致属于四川省西部,包括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等地区。 到过那里的都知道,那地方山高谷深,地形极其复杂。 川西和西藏接壤,文化上确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藏传佛教的信仰氛围、藏族文化的延续、牧区的生产方式等等,但行政归属并不是单纯靠文化相似就能决定的。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中央政权在划分行政区的时候最讲求的是治理效率和战略安全。 追溯历史,大体可以追到元朝时期,元朝设置了四川行省,范围大致覆盖今天的四川盆地及其西缘地区。 当时的中央政权已经认识到,这些山地虽远,却是进入高原的门户。 让西藏直接控制这些门户山地风险太大,交通不通,信息难以互通,地方势力容易坐大。 所以从元朝开始,这些地区就被明确划归四川行省或者其他相邻的内地行省,而不是直接纳入西藏的政治体系。 到了清朝,这种划分更加清晰。 清政府在平定西藏、设置驻藏大臣之后,着重强化了中央直接领导西藏事务的制度,同时又把川边的部分地区划给四川管。 这种安排其实体现了中央对边疆治理的高超手法,就是既承认地区差异,又保证中央权力能从不同方向进入边疆结构。 清朝在康区设立了川边道,归四川省管,这就确定了川西地区和西藏行政归属的边界。 从此之后,这条界线基本稳定。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政府在继承历史格局的基础上,根据民族自治原则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进行了更加科学的划分。 1955年设立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后来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区,划定的边界也遵循了这一思路。 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被明确归入四川省管理,这样的设置是结合交通、经济、人口分布、行政效率等综合因素得出的。 国家民委和国务院当年的批复文件里讲得很清楚:行政区划的目的是“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生产建设,有利于中央统一领导”。 川西为什么不能划给西藏?如果把川西整片都划入西藏,那等于让西藏直接控制整个高原东部出口,这对整个西南地区的治理会带来很大压力。 山川阻隔导致管理半径扩大,而一旦通信、交通体系出现问题,中央对那片区域的调度能力就会被削弱。 反之,让川西归四川管理,四川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完备的交通体系,从成都平原可以直接辐射到高原边缘,不仅能带动藏区经济,也能起到一个稳定周边的作用。 这样的格局,恰恰体现了中央历来强调的“以点带面”“以强带弱”的治边思路。 近年来,随着西部开发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川西和西藏的联系更紧密,经济互补更强。 国家层面在川藏铁路、川藏电网、“东数西算”等重大工程上整体布局,已经突破了行政边界的限制。 这意味着我们早就不是旧式的“划分就割裂”,而是在统一框架下分工合作。 你能看到川西牧区的牦牛肉、奶制品通过四川的加工销售到全国市场,也能看到西藏的旅游业通过四川航线实现大规模客源流通。 越发展,越能证明当初的行政划分之科学。
川西为何不能划给西藏?因为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但凡战略要地,必须划分出去,讲
阿皮历史库
2025-10-07 10:00:1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