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慌了,表示北极航线不安全,也不环保,不想让中国侧重于这一条航线。
最近,中国正式开通了条从宁波舟山港到英国费利克斯托的北极集装箱航线,这事儿闹得挺大。船叫“伊斯坦布尔桥号”,航程就18天,比走苏伊士运河那条老路子快了一大截。想想看,过去亚洲到欧洲的货轮得兜个大圈子,绕马六甲海峡,时间长不说,还得应付各种地缘风险。现在北极这条道,靠着气候变暖冰层融化,成了条直通车。中国这步棋走得实诚,背后是俄罗斯的破冰船护航,船队一艘接一艘地试水。全球航运圈子一下子就炸锅了,尤其是新加坡那边,反应特别激烈。他们的港口是亚洲枢纽,年吞吐量全球前三,靠的就是中转费。要是货物流向北极转,那新加坡的饭碗可就晃荡了。
先说说这条航线的来龙去脉。中国从2018年就开始琢磨北极航道了,那时候还是散货船试跑,主要是煤炭和LNG。到了2025年9月,海传奇航运公司直接上集装箱线,从青岛、大连、上海、宁波这些大港出发,直奔欧洲的汉堡、鹿特丹和费利克斯托。首航那天,船从宁波启程,伴着俄罗斯的破冰船,穿越白令海峡,一路北上。数据摆在那儿:传统苏伊士路线得35天左右,北极只要一半时间。燃油省30%,每箱成本降到200美元以下。这不光是中国自家事儿,欧洲那边已经开始卸货,叉车忙活起来,效率蹭蹭往上窜。俄罗斯那边乐坏了,北极航道是他们的家门口,货流量从2010年的4万吨飙到2019年的28.5万吨,现在集装箱加进来,更是如虎添翼。
可新加坡不干了。他们的航运协会和一些大佬公开跳出来,说这条线不靠谱。谁在新加坡那边领头唱这出?何晶啊,前淡马锡控股CEO,李显龙的太太。她在社媒上转发欧洲环保机构的帖子,没加多余话,就一个点头表情。那帖子直指北极航道加剧黑碳沉积,威胁极地生态。淡马锡投了新加坡港务集团的股份,港口收入全靠亚洲-欧洲中转。要是北极线抢走2%的流量,新加坡港第三季度数据已经滑了1.8%,工人闲着,起重机空转。这不是头一回了,早几年新加坡就担心过,2011年RSIS报告就说,北极开通是威胁,30%的航时省掉,马六甲海峡就冷清了。长远看,北极航道会重塑格局。中国连欧亚稳了,物流链绕开瓶颈,成本优势拉开。欧洲港口如鹿特丹已尝甜头,卸货快,标签扫码顺溜。新加坡得转型,投资绿色港和自动化,但短期疼是真疼。
刘志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