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远征军副师长齐学启被俘,面对日军的劝降,他说:“中国军人,可杀不可辱!"说完,他猛然夺过军刀,正要自杀,却被日军拦住。 那会儿缅甸的战俘营里,蚊虫跟黑雾似的,烂泥能没过脚踝。 齐学启被关在最潮湿的牢房里,军装上的血渍早凝成了黑痂,左臂还留着战斗时的枪伤,一动就钻心地疼。 那年他四十五岁,湖南宁乡人,叫齐学启,副师长。 从美国回来的骑兵军官,打了两场淞沪战役,枪林弹雨里活下来了,最后却栽在了缅甸的丛林里。 谁也没想到,这个穿着血渍军装、胳膊还中着弹的老兵,在战俘营里,硬是把一口气撑了三年。 1942年5月,新38师在缅甸打得正紧,日军包围圈收得越来越小,齐学启奉命带人掩护英军撤退。 结果撤完了,他却没回来。不是他走不掉,是他带着18名伤兵,硬是没舍得扔下。 队伍都撤远了,他还在原地组织突围。 最后弹尽粮绝,伤兵全战死,他一个人身中四弹,被日军骑兵团围住,活捉。 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劝降的翻译官已经到了,带着个穿和服的军官进来,笑脸相迎,说:“齐副师长,您这种人才,东京也需要,我们可以给您一个大佐的位置。” 齐学启没搭理,眼睛扫了一下身边日军腰间的佩刀,猛然扑过去就抢,动作太快,几乎把刀拔了一半。 可惜他左胳膊伤着,没力气,刀没拿稳,被压住。 他大吼一声:“中国军人,可杀不可辱!”日军当场懵了,没想到这个人真敢动手。 他不是作秀,他是真的想死。 那之后,日军天天换着法子劝他,送饭他不吃,药给他不碰。 有人问他想干嘛,他就盯着那人看,“速枪毙,勿多言。” 从那天起,他被扔进最潮湿的牢房,地上是烂泥,蚊虫飞得像黑烟,连窗都没个。 每天有人进来劝降,他就闭眼不说话。一次次有人来,一次次被他骂回去。 问题是,他活着,就等于一个活靶子。 战俘营里可不止中国兵,还有英军、美军、印度兵。 大家一听有个中国副师长在,都好奇,慢慢地聚过来。 他讲文天祥、讲岳飞,用中英文一块讲,说“宁死不屈”的故事,讲得战俘们热血沸腾。 英军军官说:“他是我们在地狱里唯一的光。” 日军也知道麻烦了,一个不吃不喝还天天演讲的战俘,比一百个肯跪的更可怕。 他们开始收买人心,找了几个中国兵里的软骨头,带着汪伪政权的名片来劝降,还许他当部长。 带头那个叫叶蓬,是汪伪的陆军部长,带了12人,说:“齐将军,只要您点个头,几十号人都跟着您。” 齐学启抬头看了他一眼,冷冷一句:“尔等腼颜事仇,认贼作父!”全场鸦雀无声。那12个人灰头土脸地走了。 但有些人,脸上笑,背后却恨。 战俘营里有两个小军官,以前是他部下,一个叫蔡宗夫,一个叫章吉祥,早就动了投敌的念头。 可齐学启一直在,谁敢动? 他们知道,只要这位副师长不低头,谁也别想活着出去当“新政府”的人。 1945年3月8日早上,齐学启照常出去如厕,刚蹲下,章吉祥从背后冲出来,一把尖刀扎进他腹部,捅得又深又狠。 英军医生赶来,说必须手术才能活。 日军说:“可以,前提是他签字投降。” 齐学启听完,笑了笑:“宁死也不屈服。” 五天后,3月13日,他在仰光战俘营咽了最后一口气,终年45岁。 他临死前一句话没留,只是把自己那件破军装盖在肚子上,血把布染成了黑红色。 没人给他立碑,没人替他鸣冤,但他活成了一个传奇。
1942年,远征军副师长齐学启被俘,面对日军的劝降,他说:“中国军人,可杀不可辱
地缘历史
2025-10-04 15:47:2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