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队》:好多人没看懂,为何抗联到了1940年就坚持不下去了?关于这个问题,毛主席也问过周保中,主要总结了四个原因。 那年冬天,杨靖宇倒下的时候,胃里只有树皮和棉絮。看着那张照片,不少人心里一震:抗联到底是怎么撑到这一步的? 后来,毛主席也问过周保中,东北抗联为什么到1940年就坚持不下去了?四个字,答案扎心。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整个东北瞬间陷落。就在日军飞机轰炸、铁蹄碾过的那几个月,东北人没等命令,自己就扛起了枪。 义勇军到处都是,一度30万人,打得日军都说:“这地不好管。” 但问题也来了,这些队伍成分太杂,有的听国民党的,有的信奉地方武装传统,还有的根本就是土匪改编的。 共产党当时也想插手,可刚组织起来,满洲省委就被日军一锅端了,根本没法有效指挥。 直到1933年,中共重新整合了局面,把各地游击队慢慢统一起来,最后变成了“东北抗日联军”。 1936年,抗联正式成立,分三路军。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分别负责南满、吉东、北满的战场。 这时候抗联的战斗力不弱。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前,他们已经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 可以这么说,东北抗联,是全国最早举起反抗旗帜的力量之一。 可别以为他们这时候就能轻松打下去,实际情况远比你想象的残酷。 从1938年开始,整个东北变了天。日军动真格了,关东军人数暴增到70万,伪军超过100万,对抗联搞“梳篦式讨伐”。 啥意思?就是一村一村扫,一山一山围,不给你喘气的机会。 更狠的是,他们还搞“归屯并户”,把农村的老百姓强行集中起来,建“集团部落”。 结果就是,抗联彻底断了后路,没吃的、没人送情报、兵源断了。 杨靖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牺牲的。被围困多日,胃里只有棉絮和树皮。冷云等八名女战士也被围追堵截,最后投江殉国,连尸体都没找回来。 可你以为只是敌人太强?其实抗联自己也有问题。 第一点,没根据地。说白了,他们打仗靠山林,可一到冬天,东北零下四十度,山里连水都结冰,哪来的补给? 又没有土地改革,群众支持有限,一旦敌人加强控制,抗联就和群众断了联系。 第二点,军队建设也不完善。那时候和中共中央失联,政委制度根本没建起来,政治工作做不到位。 还有一些被收编的部队,名义上听调,实际上谁也指挥不了谁。 再说一个关键的战略失误。1938年,抗联试图“西征”,从东北打出去,去找新的根据地。 结果,天气恶劣,补给断绝,再遭围剿,主力几乎全灭。第四军直接全军覆没。那次打击,抗联元气大伤。 到1940年,抗联人数从3万人锐减到不到一千人。还有活着的,也都病得病,伤得伤,没法再打。 毛主席后来问周保中:怎么就打不下去了? 周保中的回答不长,但总结得很透。他说,“敌人太强,我们太弱,群众被隔离,队伍失管。” 那年年初,杨靖宇牺牲。年底,周保中带着剩下的队伍,悄悄撤入苏联,算是做了个痛苦而正确的决定。 他们不是逃,是保存火种。 苏联那边接纳了他们,安排在哈巴罗夫斯克和双城子两个地方建立“野营”,后来统一整编为第88国际旅。 编制完整,吃穿用全由苏军供给,还接受各种特种训练:滑雪、爆破、侦察、潜伏。 旅长是周保中,政委李兆麟。 别看人数不多,最多时也就1000人,但作用非常大。从1941年到1945年,他们往东北派出三十多支小队,打情报、搞破坏、测兵力。 王效明炸毁图佳铁路上的日军军列,王庆云小组侦察穆棱机场,这些情报,后来苏军反攻时全都用上了。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88旅作为先导部队,跟着苏军空降、接管城市,沈阳、长春、哈尔滨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战争结束后,周保中带着抗联老战士回到沈阳,向中共中央东北局汇报了整整14年的抗战历程。 抗联也终于归队,成为“东北人民自卫军”,后并入东北民主联军。 你以为他们就这样结束了?其实他们的贡献远比你想象中更大。 14年间,抗联歼敌17万日军、5万伪军,牵制了76万日军兵力。他们是世界范围内坚持抗战时间最长的队伍之一。 他们不是没能力,而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下没有退缩。不是没人理解,而是太多人后来才知道,这群人到底扛了多大的压力。 所以《归队》这部剧,很多人看得云里雾里,觉得怎么突然就散了,其实不是散了,是撑不住了。 他们没有失败,只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坚持下来。
《归队》:好多人没看懂,为何抗联到了1940年就坚持不下去了?关于这个问题,毛主
地缘历史
2025-10-02 10:46:2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