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住房就是中国的耻辱】 昨天和我和同事们聊天,说到中国的进步,我说最大的进步,其实大家不太关注。今天在中国,你在路上能看到要饭的人吗?能看到住在隧道里的人吗?能看到搭一个帐篷住在马路边上吗?他们都说现在看不到。 说白了,香港那些直插云霄的摩天大楼背后,藏着的却是 22 万劏房住户的生存困境,资本集团把土地当成摇钱树的操作,才是这 "耻辱" 二字的真正注脚。 昨天听同事们聊天聊到中国的进步,他说有个变化大家可能没太在意,现在内地街头哪还能看见要饭的、住隧道的、在路边搭帐篷的?几个人琢磨琢磨,还真是见不着了,可一转头想到香港,这反差简直像被人兜头泼了盆冷水。 先说说香港的资本集团玩捂地的套路,早就轻车熟路了,用游乐场、高尔夫球场甚至集装箱占着地不开发,等政府要推进建设了就坐地起价要高额补偿。 更狠的是他们还在政府内部安插代理人,去年李家超那份《施政报告》里没敢重推 "租者置其屋计划",背后就是建测规园这些专业学会高调反对,说白了就是怕公屋市场化动了他们的蛋糕。 连拆迁都能鼓动居民抵制,明明是改善居住的好事,硬是被搅和成民生难题,让港府的惠民政策成了纸上画饼。 再说到前段时间新界大埔屋邨那场大火真是看得人揪心,烧穿的可不只是楼体,更是香港住房问题的遮羞布。 起火的宏福苑外墙搭着竹脚手架,这东西在内地早被金属架替代了,可香港因为成本低、找工人方便还在大面积用,活生生成了火灾的 "帮凶"。 更讽刺的是,居民早就反映工人在棚架里吸烟,劳工处却还说火灾风险 "相对较低",这种监管缺位说白了就是资本利益压过了人命安全。 要知道香港现在还有 11 万个劏房,80 平米的房子能隔出七八个小间,每个不到十平米的空间塞张床就满了,被人戏称 "鸽子笼",就算这样的地方,月租还要三四千港币,要知道香港收入中位数才两万,这一下就占去五分之一,一家三口住的话压力可想而知。 港府虽说要在 2049 年 "清零" 劏房,可现在才 2025,这 24 年里多少人要在逼仄空间里熬日子? 有人总说香港人均 GDP 高,可这数字背后是公屋轮候要等六年以上的现实,是楼龄超 30 年的租置屋邨维修费用都没人愿担的窘境。 现在总算有了点好苗头,据说北部新区在搞填海造田,政府甚至说必要时要收回开发商的私人土地,还有《简朴房条例》要在 2030 年彻底告别劣质劏房。 但这些还不够,得真正和内地接轨,学内地保障房建设的效率,学内地 "房住不炒" 的底气,才能把资本的嚣张气焰压下去。 毕竟住房这事从来不是小事,它是普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内地能让街头再无颠沛流离,香港没道理解决不了自己的住房难题。 以上仅为个人看法,你觉得香港住房问题的破局关键在哪?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