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段视频火了,新加坡代表在欧美节目里说“我们不喜欢中国”,结果主持人笑着

天天纪闻 2025-11-28 17:21:06

最近网上有段视频火了,新加坡代表在欧美节目里说“我们不喜欢中国”,结果主持人笑着回怼:“白人喜欢你们,跪着就行。”这话听着刺耳,但确实戳中了不少暗箱操作。   先说说新加坡这国家的处境,面积就700多平方公里,人口才500多万,论体量在世界上排不上号,但地理位置太关键,硬生生靠贸易和金融攒出了发达国家的家底。   可这家底的根基,说白了大半都扎在中国这片土壤里。2024年两国的贸易账本一摆出来更说明问题:全年交易额达到1111.1亿美元,同比还涨了2.6%,这已经是中国连续12年稳坐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了。   更有意思的是投资领域,新加坡从2013年起连续12年是中国最大新增投资来源国,2022年更是超越日本,成了中国累计最大外资来源国;反过来,2024年中国企业对新加坡的直接投资也有117.9亿美元,比新加坡对华投资还多了11亿。   这哪是普通的“买卖往来”,分明是钱袋子绑在一起的利益共同体。 掰开揉碎了说,新加坡的经济命脉几乎每一根都连着中国。它能当亚洲金融中心,靠的是大量中国企业把区域总部。   淡马锡这种新加坡国宝级投资机构,2025财年在中国的资产敞口占比高达18%,比MSCI全球指数里的中国权重高出五六倍,还直言“多年来一直超配中国资产”。   航运方面更不用提,新加坡港能稳坐“全球超级枢纽”的交椅,2024年挂靠量远超周边港口,关键就在于中国是它最主要的货物来源地——中国的制造业产品要经这转口到东南亚,东南亚的原材料也要从这运进中国,要是没了中国这条货运大动脉,新加坡港的吞吐量得打个大折扣。   更别说两国还有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这些实打实的合作项目,从江苏到广东,从上海的全面合作到深圳的智慧城市,新加坡几乎跟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市都绑死了。 可就是这么个经济上离了中国寸步难行的国家,偏偏爱在公开场合说些“不喜欢中国”的硬话。   这操作简直像极了小时候挑食的孩子,嘴上喊着“讨厌青菜”,转头就把妈妈夹到碗里的菜吃得一干二净,只不过新加坡演的这场戏规模更大、更虚伪。   去年11月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公开替日本说话,让中国“放下历史恩怨”,还暗示是中国在升级中日矛盾,可他压根不提日本政客涉台言论的挑衅在先。   更早之前奥巴马搞亚太再平衡时,新加坡更是积极配合美国的南海政策,帮着菲律宾推波助澜搞仲裁,可转头就继续扩大跟中国的贸易合作。   这种分裂背后,是新加坡打了几十年的“小算盘”——所谓的“大国平衡政策”,说白了就是“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二元玩法。   李光耀时期就定下了“不卷入大国冲突”的原则,可实际操作中却是把宝押在两边:靠着中国的市场和投资赚得盆满钵满,又靠着允许美国驻军、配合其战略布局换取安全保障。   新加坡驻美大使吕德耀嘴上说“不选边站队”,还拿民调说86%的新加坡人支持政府以自身利益为重,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种“中立”不过是投机取巧的幌子——安全上依附美国,就难免在言论上讨好西方;经济上依赖中国,又不敢真的撕破脸。   这就难怪主持人那句“白人喜欢你们,跪着就行”能戳中痛点。新加坡总想在西方世界刷存在感,可忘了自己的经济根基在哪。   淡马锡在中国投资的宁德时代、药明康德这些企业,每年给它带来的回报比讨好西方获得的“安全感”实在多了;苏州工业园运营这么多年,创造的就业和税收,也不是欧美几句口头支持能比的。   新加坡搞的那些区域合作,比如东南亚语言大模型项目,最后放弃Meta选了中国的阿里千问,还不是因为中国技术能解决实际问题?西方模型搞不定东南亚1200多种语言的混用,中国模型却能覆盖119种语言,这就是实力差距,不是靠说几句“不喜欢”就能改变的。   其实新加坡的尴尬,本质上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迷失。它总想着靠“两头讨好”实现利益最大化,却忘了国与国之间的合作终究靠的是实打实的利益绑定,不是嘴上的虚与委蛇。   2025年上半年中新贸易额又涨了2.6%,中国对新加坡的进口增速更是达到5.5%,这组数据比任何“不喜欢”的言论都有说服力。   淡马锡中国区主席吴亦兵说“中国的竞争优势已经从制造升级到研发”,这其实也是给新加坡提了个醒:跟中国搞好合作,能拿到的是技术、市场和长期回报;而讨好西方,可能真的要像主持人说的那样“跪着”,最后还未必能拿到好处。   网上的视频或许有细节出入,但它反映的问题却真实存在。现在的国际社会早不是靠几句表态就能混日子的时代了,中国作为新加坡连续12年的最大贸易伙伴,作为它最重要的投资来源地和目的地,这份分量不是“不喜欢”三个字就能轻飘飘抹掉的。   新加坡要是真把主持人的回怼当耳旁风,继续在对华态度上玩“两面派”,最后可能真的会落得“跪着也未必有人待见,站着又丢了经济根基”的下场。

0 阅读:2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