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LCA战机坠毁,哭的最厉害的却是以色列!原来,LCA战机坠毁,还另外有内幕?印度LCA光辉战机,已经准备出口亚美尼亚12架。而且,是12亿美元12架LCA光辉战机。 先说说这起闹剧的核心:11月21日迪拜航展,印度特意派来的LCA MK1A战机,刚完成一个盘旋动作就出了岔子。飞行员不知是紧张还是操作失误,本该向左压杆改平,偏偏向右猛打方向,瞬间让飞机倒扣过来。 等他反应过来重新调整姿态,短短三秒钟,飞机已经带着极高的下降率冲向地面,最终以平拍姿势撞地爆炸,飞行员连弹射的机会都没有。这一幕被现场各国军火商和军方代表看得清清楚楚,比印度自己办的笑话大会还丢人。 有人说印度丢了脸,美国F-404发动机坏了名声,可这些跟以色列的损失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关键就在于那笔快要到手的大订单——印度正跟亚美尼亚谈着12亿美元卖12架LCA战机,平均一架1亿美元,这可是印度战机出口史上头一回卖出天价。 可航展一摔,亚美尼亚当天就宣布暂停谈判,转头就去看韩国FA-50战机了,人家那战机经受过实战检验,单价才3000多万美元,比LCA划算太多。这订单黄了,印度顶多是少了个“军工出口大国”的名头,以色列却是真金白银的损失。 为啥以色列这么上心?因为这架卖1亿美元的LCA,里里外外全是以色列的“赚钱密码”。别被印度“国产战机”的噱头骗了,LCA之所以能卖出天价,核心部件全是以色列给凑的“高档货”。 就说战机的“眼睛”——有源相控阵雷达,是以色列埃尔塔公司专门定制的,这套雷达能同时跟踪几十个目标,看敌人看得远、看得清,单套成本就接近800万美元。 还有飞行员戴的头盔瞄准具,是以色列埃尔比特公司的最新产品,能直接用眼神锁定目标发射导弹,一套也要200多万美元。 更不用说武器系统了,LCA能挂的“德比”超视距导弹和“怪蛇-5”格斗导弹,全是以色列拉斐尔公司的王牌产品。之前印度给LCA Block2型号升级时,光采购这两种导弹就花了4.5亿美元,平均每枚导弹价格超过100万美元。 算笔明白账,12架战机的订单里,以色列光是雷达、头盔和导弹这三项,就能稳稳拿到1.44亿美元。要是加上电子战系统、通信设备这些配套产品,以色列的总收益能占到订单金额的15%以上,也就是近2亿美元的纯利润。 这还只是眼前的钱,以色列更看重的是长远的市场。亚美尼亚常年和阿塞拜疆有冲突,急着更新武器库,这次买战机是想打造全新的防空体系。 以色列本来想借着LCA的订单,把自己的军工系统塞进亚美尼亚,后续再推销防空导弹、无人机这些装备,形成“一站式采购”的长期合作。 现在LCA一摔,亚美尼亚直接把以色列的装备和“不可靠”画了等号,转而考虑韩国战机搭配欧洲武器,以色列这扇高加索地区的军工大门,算是被印度给堵死了。 对比一下就知道以色列多亏。美国F-404发动机虽然被印度甩锅,但人家早就在F/A-18战机上证明了可靠性,全球还有上千台在服役,这次顶多是小范围受点影响,根本伤不到根基。 印度呢?反正LCA研发了40年,本来就没多少人信,大不了继续忽悠国内订单。可以色列不一样,军工出口占全国GDP的4.5%,靠的就是“技术靠谱”的名声。 之前以色列和印度合作的巴拉克防空导弹项目,就是靠一步步渗透打开市场的。2007年第一次卖导弹给印度,后来借着升级改造,把雷达、指挥系统全换成以色列产品,硬生生把一个10亿美元的订单做成了30亿美元的长期项目。 这次LCA的订单,本是以色列复制成功的绝佳机会,结果全毁了。更要命的是,除了亚美尼亚,原本对LCA感兴趣的埃及、阿根廷等国,现在也都纷纷表态“再看看”,以色列跟着丢的潜在订单,保守估计也有5亿美元以上。 还有个更让以色列揪心的事:印度已经开始生产97架升级型LCA MK1A,这些战机的核心电子设备全是以色列供应的。现在坠机事件一出,印度空军参谋长已经放话,要“重新评估LCA的可靠性”,甚至考虑找替代方案。 要是印度砍了国内订单,以色列的损失就不是几千万美元的事了,而是整条生产线的长期合作。要知道,以色列埃尔塔公司为了适配LCA的雷达,专门投入200多人研发了三年,这笔沉没成本现在都成了打水漂的冤枉钱。 说白了,印度是拿LCA当“国产门面”,美国是拿发动机当“通用产品”,只有以色列是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这架战机的出口上。 现在航展上的一声爆炸,炸碎的不仅是一架战机,更是以色列靠印度军工赚大钱的美梦。看着亚美尼亚转投韩国战机的怀抱,看着其他买家纷纷退避三舍,以色列这心里的苦,比印度飞行员家属还难开口——毕竟家属是伤心,以色列是真的肉疼到滴血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