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用八年时间挑起了俄乌战争,打了三年多后,又成功挑起了中日之争“台湾有事就是日

璟中玩转世界 2025-11-28 11:51:36

美国用八年时间挑起了俄乌战争,打了三年多后,又成功挑起了中日之争“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美国要慢慢退出亚太,让中日再像俄乌一样血战,打得不好,再鼓动德国和北约与日本再组成轴心国,实现二次大战的翻版! 2025年快结束了,三年前的乌克兰战火还没熄,美国又在亚太点了一把火。 日本政客一句“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听着像口号,更像战鼓。 这不是一句普通的外交辞令,而是美国在东亚复制“乌克兰剧本”的信号。 过去八年,美国在东欧布了一盘棋,如今,这盘棋正被搬到太平洋边。 中日关系被推向风口浪尖,美国却悄悄后退一步,打算让局中人厮杀,自己坐山观虎斗。 这一次,剧本能如愿上演吗? 从乌克兰到东亚,美国的算盘其实没变,它要的不是谁赢谁输,而是有人替它出手,最好是打得你死我活,它再来收拾残局。 回看乌克兰这场战争,美国足足准备了八年,从2014年克里米亚问题爆发开始,就在一步步把乌克兰推向“反俄前线”。 表面上是北约东扩,实则是华盛顿精心导演的“代理人战争”。 《明斯克协议》破裂后,美国对乌克兰的军援迅速升级,仅2022年后就向乌方提供了超800亿美元的军事与经济支持,各类先进武器源源不断。 最关键的是,美国从未亲自下场,却成功把俄罗斯拖入一场消耗战。 不但削弱了俄军的战斗力,还借机绑定了整个北约,让德国、波兰这些国家不得不跟着美国节奏走。 战争带来的全球通胀、能源危机和粮食价格飙升,美国却靠美元霸权和军火出口狠狠赚了一笔。 美国在这场冲突中,不仅没有受伤,反而“赢麻了”。 这套模式成功之后,美国自然想在别的地方再复制一次。 这就来到了亚太。 美国现在眼里最大的对手,不是俄罗斯,而是中国。 拜登政府时期就把中国列为“最严峻竞争对手”,到了2025年特朗普回锅,虽然嘴上说“要搞好贸易”,但“印太战略”根本没松劲。 美国现在的做法很清楚:不直接对抗,而是扶持盟友做代打。 从军售到法案,从官员窜访到舆论操作,美国一边在台湾问题上“火上浇油”,一边又拉着日本、澳大利亚等传统盟友站队。 最典型的,就是日本政客高市早苗那句“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话一出口,瞬间把日本拉进了一个极其危险的位置。 这不是一句随口的外交辞令,而是美国战略布局的一环。 日本国内有一部分势力,早就不满足于“专守防卫”,想借台海局势突破宪法限制,重新武装。 美国自然乐见其成,毕竟有日本这个“亚洲乌克兰”,自己就能继续当“幕后导演”。 但问题是,亚太不是东欧,这剧本不好演。 首先,历史包袱太重,上世纪的战争记忆还历历在目,亚洲国家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警惕从未消退。 日本一旦卷入战争,不只是中国,韩国、东南亚国家甚至印度都会警觉。 这不是地缘政治的简单博弈,而是历史情绪的集体爆发。 再说现实利益,亚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密不可分,特别是对中国的依赖度极高。 东盟国家年年喊“不要选边站”,就是因为他们不想在中美之间做牺牲品。 哪怕是美国的盟友韩国,李在明政府最近也在调整姿态,开始讲“战略自主”,就是不愿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日本更是进退两难,安全靠美国,贸易靠中国。 如果真按美国的剧本来演,日本短期或许能“升级”防务体系,但长期必然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反噬。 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一旦局势失控,日本经济恐怕比任何人都先撑不住。 美国想在亚太复制乌克兰模式,难度远比想象中大。 更重要的是,中国不是乌克兰,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不容干涉。 中国已经多次明确,和平统一是最大愿望,解放军常态化的台海战巡,就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外部势力——别玩火。 同时,中国也在用智慧周旋,一边强化军事威慑,一边推动两岸交流,争取民心。 国际上,中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揭露美国图谋,争取更多国家理解支持。 在经济上,更是通过“一带一路”与RCEP,拉紧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纽带,提供的是合作方案,而不是对抗剧本。 美国想让亚太国家跟中国“斗”,但这些国家更倾向于“赚”,打仗赔钱,搞合作才有饭吃,这才是亚太的真实写照。 美国的战略逻辑看似清晰,但局势早已不是它能完全掌控的。 如今的世界,不再是二战那种“轴心VS同盟”的黑白分明。 经济全球化早已把各国绑在一条船上,想靠制造敌人来维持霸权,只会让盟友越来越疲惫,自己也将陷入战略透支。 今天的亚太,已经不是上世纪的东亚,中国不是沉默的大国,日本也不再是战后的小弟,各国都在寻找自己的发展路径,而不是被强行拉进一场别人的战争。 美国可以导演战争,但未必能控制结局。 剧本可以抄,但演员不一样,背景不一样,结果自然也不会一样。 美国想再拍一部“代理人战争”的续集,但亚太这片舞台,未必愿意接戏。 信源:俄乌战争三周年,世界的变与不变 凤凰网

0 阅读:0
璟中玩转世界

璟中玩转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