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目光聚焦于中日博弈,越南一则新闻,引爆航空市场!越南航空竟宣布停飞仅租用半年的中国C909客机,而一个月之后迎来反转,C909又重返航线了! 2025年4月,越南航空从中国商飞租赁2架C909客机,投入河内至胡志明市、河内至广州的黄金航线,这是C909首次进入东盟载旗航空市场。 8月突然宣布“因适配性调整暂停运营”,彼时正值美国商务部长访越;9月下旬,C909悄然恢复河内至广州航线,复飞首日载客率达92%。 停飞是否因C909技术不过关?运营数据可直接澄清这一疑问。 越南航空内部运营报告显示,半年租期内,2架C909的准点率达91.3%,高于越航机队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每小时运营成本约1.2万美元,比同级别波音737MAX低18%,比空客A320neo低15%。 停飞背后的关键因素,与美国的访越行程存在直接关联。8月15日,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抵达河内,核心议题之一为“航空市场合作”,随行人员包括波音公司CEO卡尔霍恩。 据越南《青年报》披露,雷蒙多在会谈中向越南表示,“使用非美欧认证客机可能影响双边贸易优惠待遇”,卡尔霍恩则当场提出,若越航增购10架波音737MAX,可享受8%的价格折扣及售后零备件优先供应服务。 越南的妥协行为具有明显的策略性。停飞范围仅涉及2架C909,且未终止租赁协议;停飞期间,越航将这2架飞机停放于河内内排机场专用机库,并安排专人维护,未将其退回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越航同期并未增购波音飞机,反而在8月底与南航敲定客运联营细节,双方计划10月启动中越航线代码共享,涉及航线包含C909复飞后的河内至广州航线。 经济利益的刚性约束,使越南无法承受长期停飞的代价。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前9个月,中越跨境航空客运量达182万人次,同比增长45%,其中河内至广州航线占比32%,为越航盈利最高的国际航线。 停飞C909后,越航改用波音737MAX替代,仅8月单月便因运营成本上升、燃油消耗增加,导致该航线利润下降42%。 越南航空财报显示,8月净利润同比减少1.2亿美元,C909停飞直接导致的降幅占30%。 更深层的原因,是中越航空产业的深度绑定。2025年6月,南航与越航的客运联营已获中国民航局批准,双方不仅共享航线时刻,还在广州、河内机场共建中转枢纽,C909的机型适配性直接影响联营效率。 更关键的是,中国商飞与越南航空在2024年就签署了维修合作协议,中方在胡志明市建立了C909零备件中心,越航若长期停飞,前期投入的1200万美元维修设施成本将打水漂。 2019年,越南曾计划从中国采购12架“翼龙”无人机,在美国施压后暂停采购,转而从以色列购入同类产品,但私下仍从中国进口无人机零部件进行组装后投入使用。 2023年,越南采购护卫舰时,先与俄罗斯谈判压低价格,再与中国签署022型导弹艇出口协议,最终实现“性价比最大化”。此次C909停飞复飞事件,是该策略在航空领域的具体体现。 一个关键细节可说明复飞的核心动因:中越“人文交流年”的合作需求,2025年为中越人文交流年,双方计划将跨境旅游人数提升至500万人次,航空运力为核心保障。 南航与越航的联营协议明确提出,2025年底前需将中越航线运力提升30%,C909的低成本优势是实现该目标的关键。 9月中旬,中越航空主管部门在南宁举行会谈,会后发布的联合声明特别指出“支持双方航空公司选用经济高效的机型”,这一表述成为C909复飞的官方信号。 将此次事件解读为中国大飞机的“外交胜利”并不准确,其本质是市场竞争力的必然结果。C909进入越南市场前,已在国内运营3年,累计安全飞行超12万小时,承运旅客超800万人次。 对中国大飞机产业而言,此次事件是一次重要的“压力测试”。测试结果表明,C909不仅可凭借性价比打开市场,更能在大国博弈中通过产业绑定实现市场地位稳固。 后续中国商飞可复制“租赁先行+维修本地化+联营适配”的拓展模式,先突破东盟中小国家市场,再逐步进入欧洲、南美市场,这一“由点及面”的策略,比单纯的技术输出更具实效。 C909的停飞与复飞,是全球化时代产业博弈的典型表现。越南的决策并非基于“挺中”或“亲美”的立场选择,而是以自身利益为核心的理性判断;美国的施压未能奏效,源于中国大飞机已形成“不可替代”的性价比优势。 这一事件为中国高端制造产业提供启示:突破国际市场的关键,不在于外交层面的游说,而在于技术可靠、成本可控及利益绑定的综合实力——这正是中国智造走向国际的核心竞争力。 信源:澎湃新闻——《越南想退租C909?西方媒体是怎么“吃了吐”的》 澎湃新闻——《这家外航将恢复运营C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