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3月,成都军区司令张太恒到北京开会,这时中央军委秘书长杨白冰告诉张太恒:“中央军委决定免去你成都军区司令员职务,任命你为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你有没有意见?” 1991年6月16日,张太恒率领的工作组乘坐三架直升机,前往中尼边境视察边防建设。谁也没想到,当机组飞至日喀则地区时,一股强烈的下降气流突然袭来。其中一架直升机无论飞行员如何努力操纵,都无法摆脱气流的控制,导致机上13人全部遇难,其中包括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张德福中将。 经过调查,最终认定这是一起由突发不可测的恶劣天气导致的意外事故。但作为军事主官和此次行动的负责人,张太恒还是主动承担了领导责任。 那段时间,他不仅要处理善后事宜,安抚遇难官兵家属,更要面对内心的自责与痛苦。因此,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想起那些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特别是经验丰富的张德福中将。这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将军,本可以安享晚年,却将生命最后时刻奉献给了雪域高原的边防事业。 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张太恒不仅没有为自己辩解,更没有推卸责任,而是在各级会议上反复强调:“作为司令员,我必须负起这个责任。”这种高度的自省精神和责任意识,让许多原本准备批评他的人也为之动容。 不过,按照军队的纪律要求,重大事故必须有人承担责任。经过慎重研究,中央军委作出了文章开头的那个决定:将他从大军区正职的司令员调任为大军区副职的副司令员。 令人感动的是,张太恒将军不仅毫无怨言地接受了处分,还在多个场合表示:“军委让我继续为部队服务,已经是最大的信任和关怀。” 1945年参加革命时,他还是个山东农村的毛头小子,后来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多次负伤,从战士一步步成长为高级指挥员。因此,他深知,个人的得失荣辱在军队建设大局面前微不足道。 来到南京军区后,张太恒将军没有沉湎于过去的挫折,而是经常深入基层部队,与官兵同吃同住,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 在一次军事演习中,他三天三夜坚守在一线指挥所,与参谋人员一起推演方案,研究战术。许多官兵都不知道,这位平易近人的副司令员不久前还是大军区的主官。更让人感动的是,在新单位的任职大会上,他开场就说:“我是犯过错误的人,希望大家监督我的工作。”这种坦诚和谦逊,赢得了官兵们的由衷敬佩。 事实证明,真金不怕火炼。张太恒将军在南京军区表现出色,短短半年后,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再次对他委以重任。1992年10月,他接替张万年将军出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次年六月晋升上将军衔。他的这段经历成为我军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既体现了纪律的严肃性,也展现了组织的温暖。 可以说,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战斗力,正是因为无论是高级将领还是普通士兵,都要为自己的职责负责,这种精神已经融入军队的血脉之中。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组织处理的艺术。既不让责任人推卸应负的责任,也不一棍子打死,而是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让干部在认识到错误的同时,也能继续为军队建设贡献力量。 虽然张太恒将军于2005年逝世,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依然在军营中传承。每当提起这段往事,老一辈军人都会感慨:那是一个真正军人的担当,也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微学习】 七大军区历任司令员的往事 文|一阳 编辑|南风意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