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28条!打醒多少天真的中国人:强国,没资格投降! 美国人终于露出了獠牙,一份所谓的“28条停战协议”摆在了乌克兰面前。这已经不是一份协议,而是一纸彻头彻尾的投降书,苛刻程度远超《马关条约》。这暴露了美国“交易式外交”的冷酷本质,也说明在霸权眼中,盟友只是随时可以出卖的筹码。 先看协议里的条款:要求乌克兰放弃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的控制权,承认俄方对这些领土的 “合法占有”;要求乌克兰军队削减到只能维持内部治安的规模,不得拥有重型武器和导弹部队;还要求乌克兰不得加入北约或任何军事同盟,甚至要允许俄方在其境内设立 “安全缓冲区”。 这样的条件,与其说是停战协议,不如说是让乌克兰彻底放弃抵抗的城下之盟。 要知道,当初美国鼓动乌克兰对抗俄罗斯时,喊的可是 “支持主权完整”“反对侵略” 的口号,如今转头就抛出这样的协议,前后反差之大,让人看清了所谓 “盟友关系” 的真实面目。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协议完全是美国单方面主导拟定的,乌克兰方面根本没有参与协商的余地。有消息显示,美国官员私下里多次施压乌克兰政府,要求其接受这些条款,甚至暗示如果不配合,将停止对乌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要知道,乌克兰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数百亿美元的援助,但这些援助从来都不是无偿的 —— 乌克兰的能源、农业等核心产业,早已被美国资本渗透控制,而冲突持续至今,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和能源企业。 数据显示,美国军工企业的股价在冲突期间暴涨,能源出口额也大幅增加,而乌克兰却付出了国土破碎、民生凋敝的沉重代价。 这样的场景,让人不由得想起历史上的诸多案例。当初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扶持了不少欧洲国家,可一旦这些国家的利益与美国战略冲突,就会被毫不犹豫地牺牲。 美国需要的从来不是一个强大的乌克兰,而是一个能牵制俄罗斯、让欧洲依赖美国的 “棋子”。当这个棋子失去利用价值,或者继续冲突不符合美国利益时,被抛弃就是必然的结局。 这份 28 条协议,也给很多人上了一堂生动的现实课:在国际舞台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而实力永远是说话的底气。那些天真地认为依靠他国就能获得安全的想法,终究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看看中国这些年的发展轨迹就知道,从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到如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国防力量,正是因为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站稳了脚跟。 中国不依附于任何国家,也不轻易干涉他国内政,始终坚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这种大国风范,与美国的霸权逻辑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些年,中国在国际上的表现有目共睹:在俄乌冲突中,中国始终秉持中立立场,积极推动停火谈判,提出的 “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方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在经济领域,中国坚持互利共赢,推动 “一带一路” 倡议,帮助众多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在国防方面,中国的国防力量不断增强,但始终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从未主动挑起冲突。 正是因为自身实力足够强大,又坚持公平正义的处事原则,中国才能在国际上赢得尊重,才能在复杂的国际格局中保持战略主动。 再看乌克兰的处境,其实从冲突爆发之初就注定了被动。一个国家如果把自身安全寄托在他国身上,放弃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最终必然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美国的 “交易式外交” 从来都不讲情面,当初承诺的援助和支持,不过是诱使乌克兰入局的诱饵。如今协议抛出,乌克兰才发现,自己从头到尾都只是美国棋盘上的一颗棋子,随时可以被牺牲。 这份 28 条协议,打醒了很多天真的人,也让更多人明白:强国,从来没有资格投降。一个国家只有自身足够强大,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才能在国际博弈中保护好自己的利益和人民。 中国之所以能在各种风险挑战中稳步前行,正是因为始终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提升综合国力,同时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赢得了世界的信任和支持。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一个国家的安全感,到底应该来自哪里?是依附于霸权国家的庇护,还是依靠自身实力的支撑?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