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那一仗确实是把我们打醒了,所有的装备都验证了一下,首先部队要装备钢盔,五六半自动不能用了,62式轻坦克不能用了,越军的轻武器比我们要先进不少!当时前线士兵手里的五六半自动步枪,单发精度倒是还行,可遇上越军拿着AKM扫射,火力根本跟不上。 多少年轻战士抱着五六半自动冲锋时,刚露头就被对面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有老兵回忆,一次山地攻坚,他们班八个人冲了三次,愣是没靠近敌方阵地,不是战士们不怕死,是子弹根本顶不上——你打一枪换一次弹,人家一梭子二十发扫过来,身前的土都被打得溅起来。更让人心疼的是钢盔的缺失,很多战士头部中弹牺牲,卫生员清理遗体时,看着一个个年轻的面孔带着弹孔,眼泪止不住地流:“要是有钢盔,说不定就能多活一个!”62式轻坦克更别提了,装甲薄得像纸,越军的火箭筒一轰就穿,有时候坦克兵刚冲出去没多远,就被埋伏在丛林里的敌人击中,舱内的战友连逃生的机会都没有。 这不是装备的简单差距,是理念的脱节啊!当时我们还抱着“小米加步枪”的老思路,觉得勇气能弥补一切,可战场从不说情面。越军常年打仗,手里的AKM、RPG都是经过实战检验的家伙,而我们的装备还停留在建国初期的水平,连基本的火力压制都做不到。有个排长后来回忆,他们连攻克一个高地后,清点装备时发现,战士们的五六半自动步枪平均每支都卡过三次壳,而缴获的越军AKM,随便拿起一把都能顺畅射击。更让人揪心的是后勤补给,很多战士带着的子弹打完了,只能捡起敌人的武器继续打,有的甚至拿着刺刀和敌人肉搏。 这场仗打痛了我们,但也彻底打醒了我们。战后部队立刻展开全面整改,钢盔成了士兵的标配,五六半自动被换成了火力更猛的八一式自动步枪,62式轻坦克也逐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防护和火力都大幅提升的新型装备。更重要的是,我们终于明白,现代战争拼的是综合实力,装备、训练、后勤缺一不可。那些牺牲的战士用鲜血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用生命换来的教训。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