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遗憾落选国际化消费试点城市 近日,财政部与商务部联合公布2025年“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城市”名单,15座城市入选,包括上海、北京等5个已“转正”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及南京、杭州等10个“后备梯队”城市。令人意外的是,郑州作为中部人口大省省会,竟意外落选,而同类城市如武汉、长沙双双入围,甚至GDP不及郑州的西安、厦门、昆明也顺利上榜,引发广泛讨论。 郑州的落选并非偶然,而是国际消费环境综合实力的直接体现。首先,通达性短板突出:郑州新郑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仅2851万人次,国际航线仅连通12个境外城市,远低于武汉的18个和昆明的高密度东南亚网络。国际航线不足,直接阻碍了境外消费者的流入。其次,国际吸引力薄弱:2019年郑州入境游客55.4万人次,外汇收入2.18亿美元,而武汉的入境游客是郑州的5.6倍,人均消费更高。没有国际客流,就难言国际消费土壤。最后,消费供给全面落后:郑州黑珍珠餐厅数量为0,中华老字号仅3家,高端商业载体缺失,国际会议数量仅1场,远逊于武汉的11场。 尽管落选,郑州仍有机会。其社零总额达5885亿元,消费基础稳固。若想逆袭,需聚焦三大方向:一是打造“商都文化+消费”的国际名片,二是加快建设高能级商圈和首店经济,三是推动烩面、胡辣汤等本土美食品牌化与国际接轨。此次落选犹如一场“淘汰赛”,暴露了郑州的短板,但也指明了追赶路径。未来两年政策窗口期,能否补强国际化要素,将决定郑州能否圆梦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郑州GDP 消费十强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