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星组网!太空碰撞风险加剧,星图测控太空感知星座计划发布】11月27日消息,26日,星图测控“星眼”太空感知星座发布会在北京举办,正式发布“星眼”太空感知星座计划。太空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轨卫星数量激增导致碰撞风险加剧,空间碎片的大量存在对太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欧洲航天局发布的《2025年太空环境年度报告》显示,大于10厘米的太空碎片超过5万个,1厘米至10厘米之间的太空碎片约有120万个,1毫米至1厘米之间的太空碎片约达1.4亿个。这些碎片以每秒数公里的高速运行,碰撞航天器轻则造成表面损伤,重则导致系统失效甚至爆炸。此前已发生过多起太空碰撞相关事件。2025年11月5日,中国神舟二十号飞船计划返回时,返回舱舷窗玻璃被太空碎片撞出裂纹,原定返回任务取消,航天员乘组换乘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返回;2023年,中国天宫空间站太阳翼因太空微小颗粒撞击导致局部受损,后续由航天员出舱成功修复;2022年12月,国际空间站联盟MS-22飞船遭遇微流星体撞击,引发冷却剂泄漏。在此背景下,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太空安全。《国家航天局推进商业航天高质量安全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近日发布,强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将商业航天纳入国家航天发展总体布局。国家“十五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航天强国战略,加强太空等新兴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资料显示,此次发布的“星眼”太空感知星座由156颗卫星组成,旨在构建覆盖全球、响应迅速的近地轨道监测网络。该星座基于星图测控自主研发的“洞察者”空间信息分析基础平台和太空管理服务平台——太空云,可实现对在轨卫星的跟踪、定轨和编目,监测空间碎片,分析卫星轨道数据,预测碰撞风险,为卫星提供精准、高效的太空交通管理数据服务支持,有效应对太空交通拥堵与碎片风险,为航天活动提供安全保障。“星眼”星座具备完全独立对低轨空间目标进行观测及编目的能力,兼顾高轨重点区域按需观测,突出短弧快速定轨和异动识别功能。星座搭载宽视场相机、红外相机、成像相机、电磁监视设备、多光谱相机、算力单元、智能处理软件等多种载荷,深度融合AI预警与自动化避碰技术。星座建设分为两期推进:一期拟建设由12颗卫星组成的高性能感知骨干星座,重点提升短弧快速定轨和异动识别能力;二期拟建设由144颗卫星组成的低成本感知增强星座,通过载荷与卫星平台一体化设计降低成本,采用大规模部署方式提升低轨空域观测的时效性,聚焦机动变轨目标、刚入轨目标的快速编目定轨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