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担心的一幕出现了:美日德三国都拦不住,郑丽文当众立下重誓。 活动现场,郑丽文握着一位台商的手,对方掌心的老茧和焦急的眼神让她记忆犹新——“厂里几百号工人等着开工,两岸要是有事,订单一停,整个家都要散了。” 还有位白发老人拉着她的衣袖,声音发颤:“年轻时见过颠沛流离,再也不想看亲人隔海相望。” 这些画面,成了她几天后公开表态的底气。 就在郑丽文将民众心声化为誓言前,美国驻台机构的秘密会晤已在国民党高层间展开——隐晦要求他们与大陆保持距离,甚至暗示所谓“合作”的存续取决于此。 日本民间团体的传话也接踵而至,声称台海稳定关乎区域经济,字里行间却藏着对国民党决策的干扰。 德国则借经贸合作之名,旁敲侧击提出条件,试图让国民党在两岸议题上收敛立场。 外部势力的施压真能盖过台湾民众对和平的渴望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郑丽文不仅没有退让,反而将态度彻底公开。 她特意提到,这段时间走访的台商和民众,最怕的就是战争;工厂停工、工人失业、家庭生计受影响,这些担忧比任何外部压力都真实。 国民党内部并非没有过顾虑,曾有人担心亲近大陆会影响所谓“国际空间”。 但郑丽文在内部会议上多次强调,台海和平不是做给外人看的,是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没有和平,经济发展、民生改善都是空中楼阁。 美国原以为军售和“安全承诺”能让国民党妥协,如今和平被置于首位,军售的吸引力自然大打折扣。 日本想借台海议题牵制大陆的计划,在国民党推动和平沟通的明确态度前,已然碰壁。 德国的经贸筹码没能拿捏住对方,只能暗自焦躁。 郑丽文的表态,更戳破了外部势力“关心台湾”的假象:美国卖武器是为利益,日本想扩大影响力,德国不过是跟着捞好处,他们从未问过台湾民众是否想要战争。 台湾社交平台上,网友纷纷留言支持有人为和平发声;企业家自发组织座谈会,呼吁推动两岸沟通;就连曾持观望态度的群体,也开始认可这份务实。 表态之后,郑丽文立即安排团队对接大陆机构,着手恢复两岸沟通渠道;下个月,她还计划前往台南、高雄调研,收集基层需求,形成具体的和平方案。 这些动作证明,她的誓言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行动纲领。 美日德拦不住的背后,是台湾民众对外部势力真面目越来越清醒的认知——靠不住的“盟友”,远不如安稳的日子、两岸亲人常来往、孩子在和平中长大重要。 郑丽文的重誓是个开始,台海和平需要两岸共同努力;唯有让两岸民众都从和平中受益,稳定的局面才能真正长久
还以为是三观不合……
【36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