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使称没有中国游客后街道更干净了,日本人很高兴。日本前驻澳大利亚大使在一档节目中称,他最近在京都坐出租车,司机心情非常好,在没有中国游客后,他的生意并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街道变得更干净,也更安静了。 且不说日本出租车行业本身就日子难过,2024 年就有 35 家负债千万日元以上的公司破产,47 家停业解散,疫情期间更是有 75 家直接关门,本来就面临司机老龄化、收入下滑的困境,单个司机的 “好心情” 哪里能代表整个行业的真实状况? 真要是生意没影响,日本国土交通省也不会统计出游客减少后出租车营收断崖式下跌的数据了。 要知道中国游客对日本可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日本自己的观光局都算过,2025 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赴日游客就有 748.72 万,占了外国游客总数的近四分之一,早就超过韩国成了第一大客源地。 消费力更是实打实的硬通货,2024 年访日外国游客总消费 8.13 万亿日元,中国游客一个群体就贡献了 1.73 万亿,占比 21.3%,要是算上港澳台游客,这个比例直接冲到 42.79%,快到半壁江山了。 更关键的是中国游客爱购物,花在买东西上的钱占了总支出的 43.1%,人均购物消费 11.9 万日元,比澳大利亚游客的购物开销多了一倍还不止,东京银座、大阪心斋桥的药妆店、百货公司,哪一家不是靠中国游客撑场面? 这可不是嘴上说说的分量,真当中国游客不来了,日本市场立刻就露了怯。2025 年 11 月中国发布旅游提醒后,上海多家旅行社的日本团退订超过六成,国内航司的赴日机票免费退改覆盖到年底,东京成田机场中国航线预订量单日就跌了 65%。 股市更是直接给出反应,三越伊势丹百货股价跌超 11%,资生堂、良品计划这些靠中国游客带货的品牌跌超 9%,全日空、日本航空的股价也跟着往下掉,这哪是不在意,分明是疼到骨子里了。 连东京的茶室老板都在不停地收中国旅行团的取消通知,冲绳商贩直接喊出 “前途未卜”,这些实实在在的焦虑,可比一位司机的 “好心情” 真实多了。 更讽刺的是,日本之前为了拉中国游客可是下足了功夫。为了方便中国游客花钱,银联卡在近 60 万家商户能用,一半以上的 ATM 能取日元,微信支付宝覆盖了 5 万家店铺,连小城镇的公共设施都配了中文标识和懂中文的工作人员,东京、京都还设了 24 小时中文翻译呼叫中心。 前观光厅长官沟畑宏自己都承认,“观光立国” 战略里中国游客是核心动力,还专门放宽签证,把团体签停留时间延长到 30 天,甚至给富裕层发 10 年有效期签证,那时候恨不得把 “欢迎中国游客” 刻在机场大屏上,怎么这会儿倒装起高冷了? 再说那 2.2 万亿日元的损失可不是小数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算得明明白白,中国游客要是真大幅减少一年,日本 GDP 得被拉低 0.36 个百分点,这相当于直接削掉一半的经济增长预期。 要知道日本旅游业可是仅次于汽车的第二大出口产业,中国游客贡献的这部分收入,养活了多少酒店、餐饮、零售从业者? 之前日元贬值的时候,日本还盼着中国游客来 “爆买” 救市,现在倒说街道干净了更高兴,这翻脸速度比翻书还快。 至于 “街道更干净” 的说法,更像是自欺欺人的借口。2019 年中国游客近千万人次的时候,也没见日本街道脏到哪去,反而因为游客多带动了地方经济,才有资金改善环卫设施。 现在游客总数少了,街道清净点很正常,倒成了指责中国游客的由头,这逻辑就像饭吃得少了碗洗得干净,反而怪之前吃饭的人弄脏了碗。 一边靠着中国游客的钱补经济缺口,一边又装出 “爱来不来” 的清高样,拿着个别案例当普遍事实,对着 100 亿美元的收入假装不在乎,这种自相矛盾的姿态,确实只能用可笑来形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