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突然宣布 昨天11月26日,德国这边一条重磅消息从联邦议院传出来,默茨在年度预算辩论上把话摊在桌面上,能源政策要调,产业支持要调,节奏不再像之前那样往前冲,气候目标的时间表里一些过紧的节点先按住,国家拿出钱,电力价格给本土高耗能企业做补贴,税这块也给减,让工厂能算得过账能留下来。 默茨领导的联合政府正在把一个严峻现实摆上台面:德国这个欧洲经济火车头有点跑不动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刚刚发出提醒,德国光靠砸钱搞基建和国防不够,必须配上“促增长”的结构性改革。默茨自己都承认“德国不是快艇,是艘大船”,转弯需要时间。 企业马上能感受到的实惠来自《德国税收投资即时计划》,这项已在2025年7月通过的法案包含60项具体措施。最直接的是加速折旧——现在到2027年底买的机器设备,每年折旧率最高能达到剩余价值的30%,企业能更快抵扣税款,改善现金流。买电动汽车的折旧政策更夸张,第一年就能折掉75%。 制造业企业还能抓住另一波红利。德国政府拿出22亿欧元支持工业脱碳,企业要是把生产流程电气化或者改用可再生氢能,最高能拿到2亿欧元资助。联邦经济部承诺年底前还会敲定高效建筑改造、区域供热规划的具体方案,这些都是潜在的商机。 能源政策转向已经显露迹象。联邦议院刚通过了热电联产法案的延期,这类电厂目前供应着德国约22%的电力和17%的热能。不过执政联盟内部在供暖法案上还在拉锯,社民党坚持新装供暖系统必须使用65%以上可再生能源的规定,联盟党却想取消这一条。 政策制定者试图在“客户设备”定义上给企业喘息空间。根据最新草案,现有设施可以获得三年过渡期,直到2029年都不用担心突然被划入管网运营商范畴而面临严格监管。这种临时安排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至少缓解了企业的焦虑。 德国经济这两年过得确实不容易,经历了衰退,现在预测今年只能增长0.2%。政府放松政策的同时也在小心翼翼地平衡——既不能让企业因能源成本过高而外流,又不敢完全放弃气候目标。这种走钢丝的尝试结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德国能否在2045年实现气候中性的承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