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公开演讲再批高市早苗:没有中国,日本这个国家还能存在吗? 当地时间26日

石破茂公开演讲再批高市早苗:没有中国,日本这个国家还能存在吗? 当地时间26日,下台不久的日本前首相石破茂在东京的一场演讲中,再次狠批了高市早苗,并发出了灵魂一问:没有中国,日本这个国家还能存在吗? 他表示,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历届日本政府都理解并尊重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并谨慎处理台湾问题。而且,日本的食品、稀土、医药等全靠从中国进口才能支撑,所以,中日关系保持顺畅非常重要,日本也必须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 另外,虽然他指出,在发表观点和做出决定前,日本政府必须了解国际法上是如何界定自卫权的行使的。言外之意就是,高市早苗所说的“日本可以在‘台湾有事’时动用自卫队行使自卫权”,其实并不符合国际法中关于“自卫”的规定。 高市早苗是谁?她是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得意门生,以保守和强硬的政治立场著称,在对华问题上尤其如此。她频繁参拜靖国神社,在台湾问题上也时常发表一些触碰红线的言论,被外界视为日本政坛典型的“鹰派”。 而石破茂虽然也曾担任过防卫大臣,身上有浓厚的军事背景,但在对华关系上,他却表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务实。这种务实与高市早苗的意识形态强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两人的每一次交锋都充满了看点。 石破茂的这番话,显然是冲着高市早苗所代表的那种“与中国脱钩”的论调去的。 他之所以敢发出如此“灵魂拷问”,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是冰冷而现实的经济数据。石破茂在演讲中提到了食品、稀土和医药,这几点恰恰是日本经济的命门。 就拿医药来说,日本许多常用药品的活性成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原料药,极度依赖从中国进口。疫情期间,全球供应链中断,日本国内就曾一度陷入“药荒”的恐慌, 这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如果这条供应链真的被切断,后果不堪设想。再说到稀土,这是制造高科技产品,从智能手机到导弹制导系统都离不开的战略资源。 尽管日本这些年来拼命寻找替代供应源,比如和澳大利亚、越南合作,但无论是在开采成本还是加工技术上,中国依然占据着难以撼动的地位。 至于食品,走进任何一家日本超市,从香菇、大蒜到各种海鲜加工品,来自中国的商品随处可见,它们早已融入了日本民众的日常生活。这种经济上的深度捆绑,让任何“脱钩”的口号都显得苍白无力。 这种经济上的依赖,自然也延伸到了政治层面。石破茂特意提到了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强调历届政府都理解并尊重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 这实际上是在提醒高市早苗等人,台湾问题是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是经过几十年艰难磨合才达成的共识,不是可以随便拿来当政治筹码的。 高市早苗等人试图打“台湾牌”,无疑是在动摇这个根基,这可能会引发中日关系的剧烈动荡,而首当其冲承受冲击的,必然是日本自身的经济利益。石破茂的警告,实际上是在维护一种长期主义的、稳定的外交传统。 放眼整个东亚格局,日本的位置其实非常微妙。一方面,它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盟友,安全上深度依赖《日美安保条约》;另一方面,中国又是它最大的贸易伙伴,经济的兴衰与中国的市场息息相关。 这种“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现实,决定了日本的外交政策必须像走钢丝一样,小心翼翼地寻求平衡。石破茂所主张的,正是这种平衡术。 他并非要亲华疏美,而是认为日本必须保持战略自主,不能被任何一方绑架,更不能因为意识形态的偏见,而牺牲掉自己最核心的经济利益。 高市早苗所代表的路线,则更倾向于一边倒,将意识形态置于现实利益之上,这在石破茂这样的务实派看来,是极其危险的。 这场辩论的背后,其实是日本社会深层焦虑的体现。面对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战略压力,日本究竟该何去何从?是选择跟随美国,全力对抗,还是保持独立,寻求共存? 石破茂用一句近乎极端的问句,将这个残酷的选择题摆在了所有人面前。他或许并非真的认为日本离开中国就无法“存在”,但他想强调的是,一个离开中国就无法“繁荣”甚至“稳定”的日本,其外交政策的腾挪空间究竟还有多大? 当一个国家的饭碗和药箱都深度依赖邻居时,它的强硬姿态又能维持多久?这或许是石破茂抛给所有日本人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对此,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2

猜你喜欢

史气沉沉讲国际军事史

史气沉沉讲国际军事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