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车展期间体验了搭载于星途ET5的地平线HSD量产版。计算平台是基于一颗560

冰绿评汽车啊 2025-11-26 20:12:20

广州车展期间体验了搭载于星途ET5的地平线HSD量产版。计算平台是基于一颗560TOPS 的征程J6P。先说结论:地平线凭借一己之力证明了一段式端到端现阶段的天花板。多亏了一位广州local准备的广州地狱级难度路线,城中村极限窄路、不规则转盘、内部道路、闸机通行应有尽有,我也顺道体验了一遍。50 分钟的测评结束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HSD的上限超出了多数司机能力的上限,很多普通司机要谨慎通过的高难度路段,HSD 都能高效安全通过,甚至成功挑战了一些我原本认为不可能完成的场景。(“手搓环岛”,一个石墩组成的简易版转盘)。总结来说,地平线HSD 量产版给我的安心感是智驾里最足的。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一段路是,车辆行驶在最左车道,结果左前方有电动车缓行,HSD没有被彻底压制,由于等会路线就得左转弯,车辆一直保持安全距离行驶。结果前方电动车给我们来了一个猝不及防左转,而HSD的应对策略是缓刹+向右轻打方向,反应速度让我拍案叫绝。欣赏地平线,不只是因为能真正有能力量产高阶智驾产品,还在于“定力”。第一个定力,是坚持开发一段式端到端的上限。上次我3、4 月份在上海参加星途ET 非量产版的试驾时,就听到地平线吕鹏总讲解HSD 技术的workshop,结果上周去听,好像大部分内容没有太多变化。本来我还有点失望,但仔细想想这可能才是理所应当的节奏。为啥呢?一段式端到端需要更多涌现的时间,它的天花板可能比地平线内部技术团队想象得还要高。事实证明,一段式端到端的体验已经优于某些VLA 系统的表现,而一些车企没有选择继续探索一段式,是很可惜的。第二个定力,坚持软硬结合。这个能力大多数其他供应商都不具备,但这个能力又非常重要。因为我也和大多数工程师一样,相信一句话:“硬件决定了体验的上线,软件算法决定了兑现能力”,只有两者神交,合二为一才能发挥出一套系统的全部实力。第三个定力,其实是战略预判。这点必须要。地平线做了芯片,做了智驾系统,还做了机器人的芯片和生态,那他们到底想要干啥?我看到一个更宏大的目标,就是从更远的时间线上来,机会不在云,而在于终端。也就是说,回归到现实生活,车、机器人都会被重新改造一遍,物理AI 会远超云端市场好几个数量级。“或许美国在代替白领的AI 能力上要比中国稍微领先一些,但未来在代替蓝领的软硬件能力上,中国一定会远超美国。”期待明年地平线HSD 的MPI 可以破1000 公里!地平线HSD量产体验不掉分

0 阅读:0
冰绿评汽车啊

冰绿评汽车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