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11月25日晚,上海地铁车厢内发生疑似外籍人士进食事件,引发公众对公共规则

诸葛恪观趣事 2025-11-26 19:30:47

25年11月25日晚,上海地铁车厢内发生疑似外籍人士进食事件,引发公众对公共规则执行公平性的关注。 数名疑似印度裔外籍乘客在车厢内食用馅饼,导致“满车厢咖喱味”,上海地铁客服回应车厢内禁止饮食,并呼吁乘客通过反馈机制制止此类行为。 事件核心在于外籍乘客违反了《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该守则明确禁止在车厢内饮食,违者可能面临罚款。上海地铁客服强调,乘客如有进食需求应下车至站台处理,或求助工作人员。但是车厢内居然无固定巡视人员,违规的事情主要依赖乘客主动举报! 事件曝光后,焦点问题集中于规则执行的“双重标准”。许多网友指出,我国乘客在车厢内饮食常被即时制止或处罚,而外籍乘客的违规行为却未受同等干预。这样的对比让公众对管理公平性的质疑,文化差异不应成为豁免公共规则的理由,“入乡随俗”才是优秀的客人。 在17年时候上海地铁11号线,曾出现外籍乘客摆桌聚餐的极端案例,当时地铁方联合轨交公安约谈涉事者,涉事人员提交书面致歉信。而这次上海地铁的回应暴露了管理机制的缺陷。一是缺乏实时巡视,导致违规行为难以及时发现。二是规则宣传以中文为主,这有可能造成外籍乘客因语言障碍不了解规定。上海必须提升规则效力,强化巡检力度、增加多语言提示,并明确处罚标准。 其实在地铁等密闭公共场所禁食,是国内外许多大城市的普遍做法。这背后考量的是公共卫生、安全隐患(食物的残余物会引来老鼠)以及食物气味其他乘客的感受。不同地方的人们可能有不同的生活习惯,但在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时,都当尊重当地的文明规范,这才是融入当地生活的基本素养。真正的国际化并非无底线迁就,而是通过统一规则实现公平。上海地铁需在维护规则刚性的同时,加强对外籍乘客的宣导,避免类似摩擦重复发生。上海外国人

0 阅读:4
诸葛恪观趣事

诸葛恪观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