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已经死了!不是死在导弹下,而是死在了中美两国的A4纸上。一边,美国吊销了

天天纪闻 2025-11-26 14:22:35

台积电,已经死了!不是死在导弹下,而是死在了中美两国的A4纸上。一边,美国吊销了它的对华出口许可;另一边,中国大陆的稀土新规,卡死了它对美国的出口。同时失去中美两大市场,这家公司,已经名存实亡。   先说说美国这张 “A4 纸” 的真实分量。2025 年 1 月生效的美国出口管制新规,根本不是 “吊销所有许可” 那么简单,而是给台积电套上了个精准的 “紧箍咒”。   新规要求 16/14 纳米以下的先进制程芯片,必须交给美国认可的白名单封测厂商处理,否则不准卖给大陆企业。   这意味着台积电想给大陆的 AI 芯片厂商供货,得先过美国商务部的审批关。更狠的是 9 月份,美国直接撤销了台积电向南京工厂运送设备的豁免权,2025 年底生效后,南京厂的先进制程扩产计划直接被打断。   美国这么干,明摆着是想把台积电的核心技术 “绑” 在美国本土。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砸了 1650 亿美元建三座晶圆厂,本想靠补贴赚点便宜,结果第一年就亏了上百亿新台币,还遇上了工人短缺、工会纠纷,量产时间一推再推。   美国自己都承认,就算把台积电的厂子搬过去,没有中国的稀土,照样玩不转 —— 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的稀土库存只够撑 30 天,一旦断供就得停工。   再看大陆这边的稀土新规,这可不是简单的 “卡脖子”,而是精准打击的 “组合拳”。   2025 年 10 月 9 日出台的 “史上最严” 管制措施,把稀土开采、冶炼到设备技术全纳入管控,还加了条 “0.1% 规则”—— 只要境外生产的东西里,大陆稀土成分超过 0.1%,或者用了大陆的稀土技术,再出口就得拿许可。   这招太狠了,因为台积电生产 5 纳米芯片就得用 0.5% 的镧元素,远远超过红线,等于它卖的每颗先进芯片都得看大陆脸色。   但要说台积电 “同时失去中美两大市场”,其实有点夸张。大陆市场占台积电营收的 12%,主要是成熟制程芯片,这部分暂时还没被完全卡死 —— 只要它的芯片在台湾生产,就能规避关税,继续供货。   美国市场虽然需求大,但架不住成本飙升:要是台积电把 1.6 纳米这样的高端产能搬去美国,生产的芯片卖到大陆就得交 125% 的高额关税,根本没钱赚。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台积电想保大陆市场,就得扛住美国的压力;想顺美国的意,就得放弃嘴边的肥肉,里外都是两难。   为啥台积电这么难,却还没 “死”?因为它手里握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的 “命门”。现在高端 AI 芯片、智能手机的核心处理器,几乎都得靠台积电代工,它的 5 纳米、3 纳米制程良率比三星高 10% 以上,短期内没人能替代。   2025 年第二季度,光高性能计算芯片就占了它营收的 60%,英伟达靠着它的代工产能,都快超过苹果成第一大客户了。   换句话说,中美虽然施压,但真把台积电逼垮了,全球科技产业都会跟着崩盘,这是双方都不愿看到的。   更关键的是,台积电自己也在找出路,不是坐以待毙。它南京工厂的成熟制程一直在盈利,现在干脆把 28 纳米这样的产能加码,因为大陆车企、家电企业对成熟芯片需求旺,中芯国际虽然在追,但还没完全赶上。   对美国那边,它嘴上说要扩产,实际却放慢了节奏,暗地里把核心的流片技术留在台湾,这样既能保大陆市场,又能防美国 “偷技术”。   甚至有消息说,它在和韩国商量,想借三星的供应链绕开部分限制,虽然能不能成还不好说,但至少没坐等死。   这场博弈背后,其实是全球产业链的 “大考”。台积电就像个被架在火上烤的 “心脏”,它的困境暴露了一个真相:现在的科技产业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国想靠封锁 “掏空” 台积电技术,中国想靠资源守住产业链主动权,可最后受伤的是整个全球供应链。   就像律师洪佳杨说的,大陆的稀土管制更像是 “以打促谈”,不是真要卡死谁,而是想逼美国放松设备出口限制,毕竟你卡我的设备,我就卡你的原料,大家都别好过。   在我看来,台积电的未来,根本不是 “生或死” 的问题,而是 “怎么活” 的问题。它最大的出路,就是别再搞 “单边押注”。之前听美国的话停供华为,已经丢了一块市场。   美国的 “去中国化” 供应链也不靠谱,光靠盟友凑不出完整的稀土加工链,最后可能还是得坐下来谈。   所以说,“台积电已死” 的说法,更像是对全球科技产业不确定性的焦虑。它不会轻易倒下,毕竟手里有技术、有客户;但也别想回到以前的好日子,中美两张 “A4 纸” 已经把路堵死了一半。   接下来就看它能不能踩准节奏,在大国博弈的刀尖上,走出一条自己的求生路 —— 毕竟半导体产业拼的是长期技术,不是短期政治站队,谁能稳住供应链、守住客户,谁才能笑到最后。

0 阅读:110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