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瞩目!中国突破性技术震撼世界,外媒惊呼:未来已来!

谦语话书风 2025-11-26 13:58:13

为什么说“开战即封门”?你想想,日本正愁手里没牌打,这70万滞留人员就是天然的“人肉盾牌”。 指望日本开放港口让你撤?那简直是与虎谋皮。 开战即封门的说法绝非危言耸听,这些分散在东京、大阪、横滨等城市的同胞,早已在无形中成了日本手里最实在的筹码。   日本作为岛国,全国100多个重要港口里,有8个被列为战略港口,平时承担民用运输,战时会立刻转为军事用途,这是日本早就明确的规定。   就像二战时珍珠港事件后,日本24小时内就封闭了所有民用港口,外国公民滞留到战争结束才得以撤离,历史早就演过一遍的戏码,没道理现在就会改变。   再看看现代战争的例子,2025年11月乌克兰敖德萨的伊兹梅尔港,仅仅是冲突中的一次无人机袭击,就让民用运输船被火焰吞噬,港区全面封锁,连船员撤离都险象环生,更别说大规模撤侨了。   日本的港口比敖德萨重要得多,一旦开战,这些港口会成为军事管控的核心,别说撤侨船,就算是民用渔船也别想随便进出,毕竟对日本来说,封闭港口既能防止敌方渗透,滞留人员攥在手里,这种一举两得的事,他们没理由不做。   很多人觉得日本是发达国家,会讲人道主义,但战争面前,所谓的人道主义从来都是排在战略利益后面的。   海湾战争时,伊拉克直接扣留外国公民当人质牵制多国部队,日本在类似处境下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分散在日本各地,从便利店店员到写字楼职员,深入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   一旦局势紧张,这些人就成了天然的“缓冲带”,对方不管是军事打击还是外交施压,都得考虑这几十万人的安全,日本正好借此争取喘息空间,这可比他们手里那些老旧武器管用多了。   真正懂撤侨规则的人都清楚,撤侨从来不是开战之后才启动的应急方案,而是在外交部发布“暂勿前往”预警时就进入了倒计时。   2011年利比亚撤侨,外交部2月22日发预警,3月5日就完成了全部撤侨,前后才12天,而3月19日北约空袭开始后,港口被军方接管,后续滞留人员只能靠陆路辗转他国,耗时数月还充满危险。   2022年乌克兰撤侨更能说明问题,外交部2月12日发布预警,2月24日冲突爆发前,大部分同胞已经通过陆路口岸撤离,等开战后天基辅机场被炸毁,剩下的人只能冒着炮火向边境转移,而日本是岛国,连陆路撤离的选项都没有,港口一旦封闭,就成了彻底的孤岛。   从实际操作来看,撤侨更是难上加难。东京就聚集了近40万,大阪、横滨各有十几万,平时坐新干线跨城市都要几小时,开战之后高铁停运、高速封闭,想从内陆城市赶到港口都得徒步,还得躲过可能的炮火袭击和军事管控。   就算侥幸赶到港口,撤侨也需要大量船只,按每艘撤侨船搭载1000人计算,需要上百艘船,这还不算物资补给和护航力量,战时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集结这么多资源。   更别说日本领海开战后天会全面封锁,任何外国船只进入都可能被视为入侵,就算中国派撤侨船过去,也得突破日本的海上防线,这本身就相当于直接开战,代价根本承受不起。   日本心里比谁都清楚,自己的战略纵深有限,军事力量在区域内也算不上绝对优势,手里能打的牌实在不多,滞留人员就成了最廉价也最有效的筹码。   一旦局势紧张,他们完全可以以“保护外国公民安全”为由实施集中管控,表面上是保障安全,实际上就是把这些人当成牵制对方的“人质”,让对方在采取军事行动时投鼠忌器。   这种操作在国际冲突中并不新鲜,而日本在历史上就有过扣押外国公民的先例,二战时大量盟国公民被日军扣押强制劳动,直到战争结束才被释放,可见在利益面前,所谓的人道主义承诺根本不值一提。   那些觉得日本会开放港口让撤侨的人,实在是把战争想得太简单了,也把日本的底线想得太高了。发达国家的体面只存在于和平时期,真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任何规则都会被打破。   在国家战略利益面前,对日本来说不过是随时可以动用的筹码,毕竟战争从来不是请客吃饭,讲的是实力和筹码,而这些滞留人员,恰恰成了日本手里最不需要成本的筹码。

0 阅读:50

评论列表

灰灰的辉辉

灰灰的辉辉

1
2025-11-26 14:13

中国又不是没有日本人

猜你喜欢

谦语话书风

谦语话书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