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过去了,泽连斯基为了乌克兰四处奔波,但这个星期五,他终于公开表示,乌克兰从今

青一说社会 2025-11-26 12:14:07

四年过去了,泽连斯基为了乌克兰四处奔波,但这个星期五,他终于公开表示,乌克兰从今天起,将面临艰难的选择,要么失去尊严,要么失去合作伙伴。   历经四年战争,乌克兰日子越过越苦,故乡沦为废墟,债务越欠越多,外部援助越来越少,乌克兰的路越走越窄,乌克兰撑不下去,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事实。   乌克兰境内超过三分之一的基础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电力系统在反复打击下勉强维持,冬季的基辅经常陷入大面积停电,居民们裹着厚衣在黑暗中过冬,曾经的欧洲粮仓,如今连基本的民生保障都成了奢望。   债务这座大山更是压得乌克兰喘不过气,2024年8月1日,乌克兰政府正式宣布暂停偿还外债,成为近十年内第二次债务违约的国家,连8月1日到期的3400万美元欧洲债券利息都无力支付,只能寄希望于债务重组来续命。   即便债权方同意将近200亿美元外债的账面价值减记37%,未来三年可为乌克兰减轻114亿美元的偿债负担,但这不过是杯水车薪,巨额债务窟窿早已让乌克兰财政彻底破产。   战争期间,乌克兰的经济完全依赖外部输血,2022年经济直接缩水28.8%,创下建国以来最大跌幅,即便2023年名义GDP增长5.3%,达到约1667亿美元,也不过是靠建筑业、房地产交易等短期拉动的虚假繁荣,根本无法支撑起战争的巨大消耗。   讽刺的是,这些增长背后,是源源不断的国际援助和重建资金,一旦援助断供,整个经济体系就会瞬间崩塌,所谓的增长不过是镜花水月。   外部援助的逐渐枯竭,更是给乌克兰的绝境雪上加霜。开战初期,西方对乌援助如同滚雪球般增长,到2025年9月总援助额超3800亿欧元,武器装备也从最初的单兵武器升级到重型装备。   但随着战争进入第四年,西方的援助热情早已被漫长的消耗战消磨殆尽,美国国内政治分歧加剧,对乌援助法案多次被搁置,欧盟内部也因经济压力和分歧不断,援助金额大幅缩水。   重要的是,巴以冲突的爆发分散了西方的注意力和资源,原本流向乌克兰的援助被大量分流,乌克兰从曾经的“援助宠儿”变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泽连斯基虽然仍在四处奔波求援,但能拿到的援助越来越少,条件却越来越苛刻,所谓的合作伙伴,早已不是真心实意地帮助乌克兰,而是把它当成牵制俄罗斯的棋子,一旦失去利用价值,便会毫不犹豫地抛弃。   乌克兰的内部困境更是积重难返,四年战争让这个国家失去了大量劳动力,超过600万难民逃离海外,国内流离失所者更是不计其数,劳动力短缺严重影响了经济复苏和国防动员。   青壮年要么战死沙场,要么逃离国外,留在国内的多是老弱妇孺,农田荒芜、工厂停工,曾经的农业和工业优势荡然无存。   物价飞涨、通货膨胀高企,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战争感到厌倦,对泽连斯基政府的支持率也持续下滑。   国内政治分歧加剧,反对党趁机发难,要求与俄罗斯和谈的呼声越来越高,泽连斯基政府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既要应对外部援助减少的压力,又要安抚国内民众的不满情绪,可谓是腹背受敌。   泽连斯基口中的“失去尊严”,其实早已是既成事实,承认领土损失与俄罗斯和谈,固然是失去尊严,但继续战争,让民众在战火中流离失所、国家经济彻底崩溃,难道就是保住了尊严吗?   而“失去合作伙伴”更是必然结果,西方的援助从来都不是免费的午餐,他们不会永远为一场看不到胜利希望的战争买单,当援助的成本超过收益时,抛弃乌克兰只是时间问题。   四年战争,乌克兰失去的太多太多,领土被占领、经济遭摧毁、民众受苦难,所谓的两难选择,不过是泽连斯基政府为自己的无力回天找的借口。   乌克兰的困境是战争带来的必然结果,泽连斯基四处奔波求来的援助,终究没能改变战争的走向,反而让乌克兰陷入了更深的泥潭。所谓的尊严和合作伙伴,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堪一击,乌克兰撑不下去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这场战争没有赢家,只有无尽的苦难和损失,而泽连斯基的艰难选择,不过是这场悲剧落幕前的最后一幕,无论选择哪一条路,乌克兰都很难回到曾经的模样,这才是最让人痛心的地方——一场本可以避免的战争,最终把一个国家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0 阅读:31
青一说社会

青一说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