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皮扬斯克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两支乌军破坏侦察小组试图从同一地点进入库皮扬斯克市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1-25 16:45:07

库皮扬斯克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两支乌军破坏侦察小组试图从同一地点进入库皮扬斯克市,目的就是为后续乌军部队开辟通道,并且在市区某个地方插上乌克兰国旗,然后拍摄照片以表明库皮扬斯克仍在乌克兰控制之下。   哈尔科夫州的库皮扬斯克最近又出了件让外界啼笑皆非的事,不是俄军又突破了防线,也不是乌军打了什么翻身仗,而是两支乌军自己人在战场上动了真格,对着彼此开了火,最后还闹出了人命。这事说起来透着股荒诞,但细究起来,又全是当前乌军在前线的真实写照。     要先说说库皮扬斯克这地方为啥这么重要,不然也理解不了乌军为啥要费这么大劲往城里钻。这地方坐落在奥斯科尔河和库皮扬卡河的交汇处,手里攥着两条战略公路和两条铁路干线,是整个乌东部的交通枢纽,更是乌军往前线送弹药、送兵力的关键后勤节点,用军事专家的话说,控制了库皮扬斯克,就等于握住了东乌战局的钥匙。   从2025年9月开始,这里的争夺就进入了白热化,俄军当时靠一条废弃的天然气管道搞突袭,只用8分钟就撕开了乌军经营数月的防线,顺势推进到了西岸市郊2公里处,把乌军逼得够呛。   到了11月,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直接向普京报告,说已经完全控制了库皮扬斯克,可乌军那边立马否认,说城市还在自己手里。就是在这种胶着又敏感的节骨眼上,乌军高层急着要拿出点实际证据,证明自己没丢地盘,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行动。   这次任务交给了两支破坏侦察小组,说是不同编制的部队抽出来的精英,具体番号没对外说,但明眼人都知道,能执行这种渗透任务的,肯定是经过专门训练的。   任务目标很明确:从北郊潜入库皮扬斯克市区,先摸清楚俄军的布防点,给后续大部队开辟一条安全通道,最重要的是,得在市区找个显眼的地方插上乌克兰国旗,拍几组清晰的照片和视频发出来,狠狠打打俄军的脸,也给后方提振士气。   为了保证行动隐蔽,上级特意把时间定在凌晨,还交代要避开俄军的监控和巡逻队,尽量不发生正面冲突。   可谁也没想到,这两支小组压根没通气,居然都选了同一个潜入点——北郊一片废弃的农机站。这片农机站有不少破旧的厂房和仓库,周围长满了半人高的杂草,还靠着一条干涸的水沟,确实是隐蔽渗透的好地方。   更巧的是,两队出发时间就差了20分钟,先到的那组已经悄悄摸进了农机站的仓库,正趴在窗户上观察外面的俄军岗哨,后到的一组没察觉到里面有人,以为是俄军的临时据点,就放慢脚步准备摸上去“端掉”这个点。   最先开枪的是后到小组的尖兵,他看到仓库窗户里有黑影晃动,没来得及仔细辨认就扣了扳机,子弹打在窗框上溅起一串火星。仓库里的小组以为被俄军发现了,立马还击,两支小组就这么在漆黑的仓库里交上了火。   刚开始双方都打得很猛,步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在寂静的凌晨特别刺耳,还惊动了不远处的俄军巡逻队,不过俄军摸不清情况,只是远远地用迫击炮轰击,没敢贸然靠近。   打了大概十几分钟,先到小组的组长觉得不对劲,对方的射击方式和装备看着像是自己人,就赶紧喊停火,还让人打了一发红色信号弹——这是乌军内部的紧急联络信号。   后到小组的人看到信号弹才反应过来,赶紧停了手。等双方打开战术手电互相照面,才发现全是自己人,仓库里已经躺了好几具尸体,还有人在痛苦地呻吟。   趁着俄军炮击的间隙,两组人赶紧把伤员抬到水沟里隐蔽,清点人数后发现,5名士兵已经没了呼吸,3名重伤员也急需救治,手里的装备也损坏了不少,夜视仪碎了两台,还有一把突击步枪卡了壳。   这下别说潜入市区插旗了,能安全撤出去都成了问题。最后没办法,两组人只能放弃任务,轮流抬着伤员,沿着水沟往乌军防线的方向撤退,直到天亮才回到己方阵地。     这事很快就被俄罗斯塔斯社曝光了,塔斯社特意找了军事专家分析,说这事儿看着荒诞,其实早有预兆。首先是各单位之间缺乏合作,这么重要的渗透任务,居然没有统一的协调,两支小组各自为战,选了同一个点都不知道。   其次是行动计划太粗糙,上级只给了任务目标,没明确潜入路线和联络方式,连最基本的信号沟通都没提前约定;最关键的是指挥人员明显未经训练,居然没考虑到不同部队协同作战的风险,也没做任何预案。   其实熟悉前线情况的人都知道,乌军这种混乱不是第一次出现了2025年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乌军伤亡已经超过26万人,兵力紧张的情况下,很多部队都是临时拼凑的,不同编制的部队之间别说配合了,甚至互相不认识都很常见。   就像这次执行任务的两支小组,一支来自哈尔科夫本地的防御部队,另一支是从扎波罗热调过来的增援部队,之前压根没一起训练过,指挥体系也不一样,出问题也就在所难免。

0 阅读:100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