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眼了吧,赴日旅游这就是不听劝的后果,去的潇洒,想回来可不容易了。航班取消买不到票的比比皆是。 2025 年 11 月,赴日旅游的这波操作,真是给不少人上了一课。原本想着去日本转转,买买东西,结果这回碰上政治风暴,机票说没就没,酒店钱也打了水漂。 谁能想到,计划得再周密,也比不上国际局势的突然拐弯。很多人这下子可算明白,出国这事真不是纯粹的个人选择,跟国家之间的风吹草动绑得死死的。有人说,今儿的教训比买机票还贵。 这件事最开始还是因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一句关于台湾地区的言论,彻底点燃了这场风波。把台湾问题拉到 “日本存亡危机” 的高度,还隐晦提到自卫权,这话说出来,分分钟引起中国的连环反击。 没多久,外交部和文旅部直接发话,让大家近期别去日本了,理由很简单,安全风险和社会治安问题不是说说而已。这种级别的喊话,平时遇不到,谁要是还觉得无所谓,那就有点太飘了。 政策一出,中国机票市场立刻变天。大量飞日本的机票被退订,退票量远超过新订票量,这场面不输三年前疫情的时候。 航空公司也跟着调整,各种免手续费退票、改签政策一波接一波,但大多数人真正头疼的,还不是这笔退票钱。 买票容易退票难,想回来更难。有人在平台上买了几万块机票,酒店订了不能退,结果这回政策一变,航空公司还没出具体方案,平台客服说得模棱两可。 两万多的酒店钱眼看着要打水漂,谁心里不疼?有些人为了不赔钱,硬着头皮飞过去,结果刚落地,回国航班被大幅减班或关闭预订,留在日本进退两难。 有旅客原定 20 号从大阪飞广州,航班说取消就取消,抢票三天无果,行程无限期搁置,家里工作全乱套。 截至 24 号,部分热门中日航线出现减班或关闭预订的情况,吉祥航空等航司停止接受订座的航班比例约 24%,连往年最火的赏枫线路都变冷清。 这场危机,最惨的还不是游客,受伤更重的是日本经济。中国游客的退订潮对日本旅游、零售、酒店业造成显著冲击。日本本就经济压力大,如今相关行业引发一串连锁反应,谁都喘不过气。 东京的旅行社感叹,今年最后两个月的中国游客几乎全没了,往年十一月赏枫的线路今年直接停摆。 酒店退订潮一波接一波,和歌山县知事都忍不住出来感慨,这事影响很长远。更别提日本股市,零售、化妆品、旅游公司股价轮番跳水,像资生堂这种靠中国游客吃饭的企业日子也不好过。 日本商界开始急了,经团联的会长公开表示,只有政治稳了,经济交流才有保障。日本政坛有声音对相关言论引发的连锁反应提出质疑,认为其对日本安保和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 大家常说,旅游是个人自由,跟国家大事没啥关系。这回现实给了最直接的回击。中国发布安全提醒,不是随便说说,而是用国家判断为大家兜底。 谁还觉得旅游和政治没关系,这次应该彻底明白了,国际旅行不是一个人说走就走的事。尤其是中国游客,背后是国家的安全考虑和大局观,真不是多此一举。 旅途自由,是在国家关系稳定、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成立的。只要这根基一动摇,最先吃亏的就是普通人。有人觉得国家的劝告是 “管得宽”,可真出事的时候,才知道这才是最实用的 “保险”。 回头看这场风波,普通人的烦恼、金钱的损失、时间的浪费,说到底,都是国际局势下的连锁反应。 历史上类似的情况其实不少,像 2012 年中日钓鱼岛风波,也曾有中国游客大规模退订日本行程,最后影响的还是当地经济和两国间的交流。 国际惯例一直如此,政治稳定才能保障经贸和民间往来,否则直接受损的就是普通老百姓的生计和日常生活。 说到底,这场赴日旅游危机,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航班取消事件,更像是一堂关于国际关系和民生交集的现实教育课。谁都绕不开国家这张大网,尤其是中国游客,背后站着强大的祖国。 国家的安全提醒是为大家的出行加了一道保险,懂得听劝的人,自然少了麻烦。以后再碰上类似局势,别再拿 “自由” 说事,毕竟在大国博弈面前,个人的小算盘根本算不过大局。 旅途自由,归根结底还是要靠稳定的国际关系托底。 这回赴日旅游的闹剧,让所有人都明白,国际旅行没那么简单,听话才是硬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