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担心跟日本斗会让居心叵测的国家坐收渔翁之利,这种想法有道理,尤其是习惯操弄代

云景史实记 2025-11-25 10:17:09

有人担心跟日本斗会让居心叵测的国家坐收渔翁之利,这种想法有道理,尤其是习惯操弄代理人战争的美国,巴不得在东亚放出一条恶狗来。 不过,若顺应天地人三才,积极进取则大有作为。纵观历史,纵横天下的王者莫不能征善战,积极有为。 先说天时。当前的国际格局已非冷战时期的两极对立。美国在中东、东欧的战略投入持续失血,2025年其全球军事基地维护费用已突破8000亿美元,相当于日均烧掉22亿美元。 这种摊子铺得过大的现实,让华盛顿在东亚的军事存在逐渐露出破绽——部署在琉球的“堤丰”中导系统悄然撤离,驻日美军F-35战机出勤率因后勤压力降至65%。 这些细节折射出一个事实:美国所谓的“代理人战争”工具箱,在面对核大国时已失去往日的锋利。 就像《周易》所言“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当美国战略重心被迫在欧亚两端摇摆时,恰恰是中国把握“天时”的契机。 再看地利。东亚大陆的地缘结构本就是中国的天然屏障。黄河改道塑造华北平原的千年历史,早已揭示一个真理:自然地理的“地利”从来不是静态的边界,而是动态的博弈资本。 钓鱼岛海域的油气资源、东海大陆架的战略纵深,这些被日本觊觎的“地利”,恰恰是中国反制的先手棋。 2025年中国对日本实施的“切香肠”反制,暂停水产品进口、文旅预警、影视限令。每一步都精准打击日本经济命门。 数据显示,东京股市一个月内蒸发的2700点,相当于日本全年渔业产值的1.8倍。这种依托本土市场形成的“地利”优势,让美国想复制乌克兰模式时,发现东亚的“代理人”根本扛不住中国的系统性 反制。 最难把握的是人和。高市早苗政府82%的支持率看似惊人,实则暴露日本社会的深层撕裂。 财阀集团因日元跌破155防线损失超3000亿美元,关东地区中小企业破产率月增17%,这种“纸面支持率”与“真实民生”的背离,恰是中国“人和”的发力点。 历史上秦始皇整合六国、汉武帝北击匈奴,无不是以“人心所向”破“分裂之局”。今天中国在东海的常态化巡航、对历史问题的强硬表态,本质上是在凝聚14亿人的民族共识。 当日本右翼试图篡改731部队罪行、美化“侵略历史”时,14亿人对正义的坚守,就是最强大的“人和”壁垒。这种共识,让美国想煽动“东亚内耗”的图谋,在14亿人的共同记忆面前难以得逞。 有人担心“鹬蚌相争”会重蹈乌克兰覆辙,但别忘了,乌克兰失去的正是中国牢牢把握的三才平衡。 基辅在2014年后盲目倒向西方,放弃了作为“欧亚桥梁”的地利;泽连斯基政府支持率从70%暴跌至28%,失尽人和;更在北约东扩的“天时”误判中沦为战场。 反观中国,2025年对日本的反制始终踩着三才的节奏:在联合国涉乌决议中投下弃权票,摆明“不选边站”的天时智慧。 在东海划设防空识别区,巩固地利优势;通过《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人和力量。 这种节奏,让美国既无法像操纵乌克兰那样全面控制日本,也难以在东亚复制“代理人战争”的剧本。 历史长河中的大国崛起,从来不是规避风险的结果,而是驾驭风险的艺术。郑和下西洋时,明朝水师何尝不知远洋的风险? 但正是这种主动经略,奠定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百年繁荣。今天的东亚博弈,本质上是一场关于“主导权”的历史抉择。 当日本右翼试图将台海问题“乌克兰化”时,中国的每一次反制,都是在打破美国预设的“代理人陷阱”。就像黄河治理不能只靠挖泥船,东亚的和平稳定也不能寄望于美国的“善意”。 唯有把握天时、固守地利、凝聚人和,方能在这场攸关民族复兴的博弈中,走出属于自己的王者之路。 这种积极进取的智慧,恰是《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当代回响——真正的渔翁,从来都是主动撒网的人,而非等待鱼跃的旁观者。

0 阅读:0

猜你喜欢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