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日本方面突然宣布了 日本团取消、中日友好活动停办,为何引发如此大的舆论波动?日本共同社报道称,原定于2025年11月25日抵达中国的企业访问团行程取消或延期;原定于当月月底举行的中日友好交流活动,也因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错误言论“口无遮拦”而叫停。 去年深秋的大阪,一场中日民间文化论坛上,七旬日本漆器匠人正将手中的漆刷递给中国青年——这样的画面,曾是两国民间互信的生动注脚。 如今,随着中日友好交流活动的紧急叫停,这样的场景或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从公众视野中消失。 高市早苗的言论绝非偶然失言。 作为日本政坛右翼阵营的核心人物,她在涉台问题上的激进立场早有先例:2023年参拜靖国神社后公开宣称“台湾是重要伙伴”,2024年又在自民党会议上主张“强化日台经济联系”。 这些言行,本质上是对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持续侵蚀。 台湾问题,从来不是什么“地区议题”,而是中国主权领土完整的核心屏障——任何试图模糊这一事实的行为,都是在触碰14亿中国人民的底线。 有人或许会问,日本为何要在此时做出如此损人不利己的选择? 答案藏在两组数据里:日本内阁府2025年10月经济报告显示,国内核心CPI连续6个月下滑,中小企业破产数同比激增18%;同期,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印太经济框架”正寻求日本更深层次参与。 显然,部分日本政客试图用外部议题转移国内矛盾,同时向华盛顿递上“投名状”。 但他们似乎忘了,中日互为最重要贸易伙伴的现实——2024年35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不是政客几句错误言论就能割裂的。 丰田在华新能源车销量同比下滑12%,索尼影像设备在华市场份额收缩3个百分点,佳能打印机生产线在苏州的扩建计划搁置——这些企业的困境,正是政治风险向经济领域蔓延的直接佐证。 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在涉台问题上的小动作正呈现系统化趋势。 2024年版防卫白皮书首次将“台湾周边局势”单列章节,2025年初又以“技术交流”名义向台湾地区出口军民两用无人机零部件。 这种“切香肠”式的挑衅,正在一步步压缩中日关系的安全空间。 难道日本政客真的不懂,当政治基础动摇,所谓的“友好合作”不过是沙滩上的楼阁? 去年大阪论坛上那个接过漆刷的中国青年,如今已将项目计划书锁进抽屉;那位七旬匠人准备寄送的漆器材料,至今仍堆放在工作室角落。 两国民众用数十年积累的互信,竟被几句不负责任的言论轻易消耗。 历史早已证明,中日关系的航船,唯有锚定“一个中国”的政治基础才能行稳致远。 高市早苗的错误言行,不仅让日本企业错失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机遇,更让两国青年失去了面对面交流的平台——这种短视之举,注定会遭到两国人民的共同反对。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刻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底线。 任何分裂国家的企图,都会被14亿中国人民的意志碾碎;任何外部势力的干涉,都无法阻挡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日本方面若真想让中日关系重回正轨,就必须停止在涉台问题上的玩火行为,用实际行动修复受损的政治基础。 毕竟,合作的机遇窗口不会永远敞开,而尊重主权的道理,从来都浅显易懂。
澳大利亚警告日本! 澳大利亚向日本高市早苗发出警告,这次是关于日本军国主义复
【9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