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中日闹那么多天,躲在日本背后的第二条大鱼被我们钓了出来。 11月20号

琦琦评过 2025-11-24 11:49:06

[太阳]中日闹那么多天,躲在日本背后的第二条大鱼被我们钓了出来。 11月20号那天,白宫发了个声明,可真是掀起大波澜了,美国搬出1960年的《美日安保条约》,大声嚷嚷着对日本的支持“坚如磐石”,这说法看着挺老套,其实背后藏着大文章,是美国在印太战略下搞的代理人博弈。   《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说了美国得保护日本安全,可白宫这次特意强调,背后有三个小心思。   一是想战略试探,美国支持日本在争议问题上的立场,就是想看看周边国家会有什么反应,好为以后布局摸摸底。   二是想转移视线,美国中期选举后,国内政治压力山大,在海外搞点动作,就能让民众别老盯着国内那些矛盾。   三是产业链博弈。最近中国在新能源、半导体这些领域发展得飞快,美国和日本就想通过制造点地缘摩擦,拖慢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技术合作。   这事儿也不是第一次了,2016年南海仲裁案的时候,美国就搬出《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给菲律宾撑腰,结果因为中国反击得厉害,东南亚国家态度也变了,美国没捞到好处,这次手法差不多,但日本可比菲律宾复杂多了。   日本表面上是借着美国的势强硬,其实心里也苦,经济上,中国连续15年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2022年双边贸易额都超过3500亿美元了。   安全上,朝核问题、俄罗斯在远东的军事活动,让日本觉得危机四伏,只能紧紧抱住美国的大腿,还有历史原因,战后日本一直想成为“正常国家”,但又摆脱不了美国的控制,这次事件又让人质疑它的外交自主性。   而且啊,据日本共同社说,美日最近还在密谈修订《美日地位协定》,想扩大美军在日本的行动权限,这说不定就是日本换取美国安保承诺的“隐形代价”。   法律上,中国发布《中日关系白皮书》这些文件,把美日主张的法理漏洞都给拆解了。   经济上,中国采取稀土出口管制、跨境电商新规这些精准措施,既给对方施压,又避免全面对抗。   外交上,中国和俄罗斯联合巡航,和东盟深化合作,把美国围堵的阵型给瓦解了。   2012年钓鱼岛国有化危机的时候,中国就通过海警常态化巡航、推动RCEP谈判这些组合拳,提升了实际控制力,这次应对手法更巧妙。   白宫这次表态,表面上是插手地区事务,其实是全球权力更迭的一个缩影。   第一,美国这是又掉进了“战术成功、战略失败”的怪圈,从朝鲜战争到阿富汗撤军,美国老是被盟友“绑架”,短期看着巩固了同盟,长期却把自己的战略信誉给透支了,这次强推《美日安保条约》,和2014年乌克兰危机时承诺支持乌克兰一样,结果可能引发更剧烈的区域反噬。   第二,日本这个角色,反映了中等强国的生存困境,日本经济强大但政治上像个“侏儒”,想借助美国实现“国家正常化”,结果却越来越依附美国。   这和英国脱欧后的处境有点像,都想绑定美国维持影响力,结果自主性越来越低,日本要是不能平衡好中美关系,很可能成为大国博弈的最大牺牲品。   第三,中国的应对展现了新兴大国的智慧,中国不直接和美国对抗,而是通过“一带一路”和欧盟、东盟加深合作,不正面否定安保条约,而是用国际法理和经济纽带瓦解其基础。   第四,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策略,和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在外交上的运用很像,和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的硬对抗比起来,中国更有战略耐心。   最该警惕的是,全球正往“联盟对抗”的新冷战陷阱里滑。美国搞的美日印澳“四方机制”、美英澳“奥库斯”联盟,和中国的上合组织、金砖国家隐隐对峙。   但现在世界和冷战时不一样了,气候变化、供应链危机、人工智能治理这些全球问题,要求大国必须超越阵营思维,要是放任地缘裂痕扩大,人类可能会付出比金融危机更惨痛的代价。   这场博弈的结局,不取决于军事条约有多强硬,而在于谁能先构建出包容性的发展模式,当白宫还在挥舞60年前的旧条约时,亚洲国家更关心的是数字经济、绿色转型和民生改善,这才是决定未来秩序的真正基石。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不要神话《美日安保条约》!)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琦琦评过

琦琦评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