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巴基斯坦总理宣布 11月23日,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对外说了一个新计划,名字叫国家经济复兴倡议,核心就三块,大基建,拉外资,推出口,目标盯着通胀和就业,两头压住,三年里把GDP拉到5%,话刚放出来,市场和学界都开始看数据、看路径,讨论点铺开,讲的还是执行细节和时间表这些硬东西。 这个目标听着挺提气。巴基斯坦经济底子不算厚。2023年GDP才3378.86亿美元,还不如2022年。44%的人还在贫困线以下,超20%的人没工作,想翻盘真不容易。 通胀倒是好多了。2024-2025财年CPI降到4.5%,是八年里最低的。实际工资没涨,老百姓手里的钱还是不经花,这才是最让人头疼的。 大基建不是喊口号。中巴经济走廊已经建了十年。888公里的现代化公路早就通车,8904兆瓦的能源项目也落地了。以前老停电的日子,现在总算过去了。 中企帮着建的巴拉科特水电站,最近已经成功截流了。这个电站能装300兆瓦的电,每年能发11.44亿千瓦时,够180万人用。建设期间就给当地创造了2000多个工作岗位。 拉外资有实打实的进展。据世界银行公开声明,2026到2035年要投400亿美元。中巴B2B峰会刚结束,一下子签了85亿美元的合作,不少资本都看好巴基斯坦。 推出口的路子很清楚。红辣椒、牛肉早就卖到中国了。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25年前两个月,巴基斯坦的芝麻卖到中国涨了180%,一下子卖了2万多吨,赚了2800多万美元。 接下来要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多产点好东西。经济特区有税收优惠,能帮本土企业走进全球市场,多赚点外汇。 有人质疑也正常。过去GDP忽高忽低,2018年还有3561亿美元,2020年就跌到3004亿美元。三年要让GDP涨5%,得一直干下去,不能光靠嘴说。 最大的好处是内外一起发力。走廊二期要搞工业化、数字化。科技合作和农业升级一起推进,这不只是修修路建个港,是整个国家的发展方式都要变。 就业得靠实实在在的产业。经济特区、科技产业能吸纳年轻人就业。农村修了路,搞搞旅游,也能让当地人有活干。 44%的贫困人口得看到希望。基建能通到偏远地方,外资能带来稳定工作,出口能让农民多赚钱,这样复兴才不是空话。 区域稳定、政策延续性,都是要面对的问题。通胀在降,外资也在进来,巴基斯坦已经站在了要复苏的起跑线上。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