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 日本冲绳县警方突然宣布了! 11月20日,日本冲绳县警方通报一起驻日美军涉性暴力事件。 日本冲绳县警方通报又一起驻日美军涉性暴力事件,据警方通报,涉案美军士兵现年20多岁,今年6月在冲绳县一处美军基地外强制猥亵一名未满18岁的日本少女。 少女的呼救声刺破了六月冲绳的燥热空气,基地外的柏油路上,她挣扎的身影被监控镜头拉成模糊的光斑。 那名穿着迷彩裤的士兵转身就跑,军靴踏过路边的紫阳花丛,留下一串慌乱的脚印。 冲绳县警视厅的专案组盯着监控画面反复比对——从少女颤抖的描述里拼凑出嫌疑人的样貌,再到基地周边便利店的录像捕捉到他买烟时的侧脸,两个月后,那张20多岁的脸终于被锁定在嫌疑人名单上。 案件移交检察部门的那天,那霸市街头的公告栏前围满了人。 有人指着“强制猥亵”的字眼叹气,有人攥紧了手里的购物袋——袋子里装着给孩子买的放学路上的零食,可谁能保证,下次不会是自家孩子遇上这样的事? 这不是第一起,更不是最后一起。 半个世纪的统计簿摊开在冲绳县厅的档案柜里:1972年至今,驻日美军及家属在这里留下的刑事案件记录超过6200起。 杀人、强奸、抢劫……每一页纸都浸着当地人的眼泪。 就在三个月前,冲绳县地方法院的二审法庭上,法槌落下的声音格外沉闷——一名美军士兵因去年12月诱拐并性侵未满16岁少女,被判处5年监禁,维持了一审判决。 可这样的判决,对冲绳人来说像一场迟来的雨,下不透积压多年的阴霾。 玉城丹尼站在县政府大楼的台阶上,对着麦克风怒斥“人权遭践踏”时,身后举着标语的民众已经举了二十多年的牌子。 “把安全还给孩子”的字迹被雨水泡得发白,“修改协定”的呐喊在集会广场上回荡,上千人堵住美军基地的 gate 2 入口,手里的荧光棒在夜色里连成一片微弱的光。 而美军基地的发言人,不过是在记者会上鞠了个标准的45度躬。 “将加强军纪教育”——这句话,冲绳人听了快六十年。 问题的根,藏在1960年那份泛黄的《日美地位协定》里;一条“优先司法管辖权”的条款,像给美军犯罪开了张免罪符。 涉案士兵被美方“先行管辖”后,多少案件最后成了“内部处理”?当地律师协会统计过,这类案件的起诉率常年卡在10%出头,剩下的90%,就像被风吹散的传单,没了下文。 少女的校服裙摆还沾着那天的尘土,民众的抗议声还在基地墙外飘着,而《日美地位协定》的条款,依旧像一道冰冷的铁闸。 所谓的“同盟保护”,对冲绳人来说,到底是盾牌,还是枷锁? 当18岁的少女不敢独自走夜路,当孩子的书包里要装报警器,这样的“保护”,还要持续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