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拒了!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奥委会紧跟西方玩双标,终于把自己从香饽饽玩成了烫山芋,奥运会以前之所以牛逼,就是它政治不粘锅的全球化商业利益定位,所以即使成本巨高也打破头的争。 2036 年奥运会的申办席上,印度举着牌子喊得最响,总理莫迪亲自站台,说要让 “奥运之光照亮南亚”。 可国际奥委会那边始终含糊其辞,既不点头也不明确拒绝,活像面对一个热情过头的追求者,躲躲闪闪。 这场景放在二十年前根本没法想象 —— 那时候办奥运是香饽饽,各国挤破头送礼,奥委会只需要挑挑拣拣;现在倒好,主动送上门的,它反而不敢接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奥运的黄金起点。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没铺张建场馆,靠拉赞助、卖转播权赚了 2.5 亿美元,一下打破 “办奥运必亏” 的魔咒。 全世界都醒过神来:这事儿不光能露脸,还能实打实赚钱。之后的悉尼、雅典,再到 2008 年北京,各国争相接手,北京花 400 多亿建的鸟巢、水立方,至今还在赚人气,演唱会、冰雪节场场爆满,这才是办赛的价值。 那时候的奥运赛场也干净。 不管是非洲小国的运动员,还是欧美强队的明星,站上跑道就只比速度,举起奖杯就配升国旗。2008 年张怡宁拿乒乓球金牌,全场齐唱国歌,连外国观众都跟着打拍子;牙买加飞人博尔特冲线后拍着胸口喊 “我是冠军”,没人拿国籍说事儿。 这份纯粹,让奥运成了真真正正的全球狂欢。 现在的奥运早变了味。最明显的就是双标严重。 俄乌冲突后,俄白运动员被剥夺国旗国歌使用权,只能以 “中立身份” 参赛;可加沙冲突时,西班牙等国提议禁止以色列运动员参赛,奥委会立马跳出来说 “体育不能沾政治”。 更欺负人的是印尼,就因为没给以色列运动员发签证,直接被取消申奥资格,而 1980 年美国带头抵制莫斯科奥运,65 个国家不来,奥委会连句批评都没有。 申办遇冷成了全球常态。中国这些年压根没提申办的事,不是没能力,是真觉得没必要,杭州亚运会办得就挺好,场馆赛后直接给市民用,钱都花在刀刃上。 印度的热情之所以被泼冷水,根源在自身也在奥委会。 印度 2010 年办英联邦运动会,场馆赛前还在赶工,运动员住的宿舍漏雨、卫生差,连奖牌都被曝是镀金铁皮。 现在说要办奥运,基础设施、组织能力都没让人放心的地方。 可奥委会的顾虑更复杂:万一办砸了,本就下滑的口碑会雪上加霜,毕竟东京奥运空场亏损上千亿的教训还在眼前。 奥委会自己也把路走窄了。2021 到 2024 年,它光转播权和赞助就赚了 124 亿美元,可运动员拿到的奖金连 5% 都不到,主席年薪却有几百万。 印度想接盘,奥委会怕它办不好;其他国家不想接,是看透了这买卖不划算。 体育本该是跨越国界的纽带。 以前的奥运,能让不同肤色的人手拉手看升旗;现在的奥运,却成了政治博弈的工具、少数人谋利的平台。 印度的热情没错,错的是奥委会丢了初心。 当规则不再公平,当成本成了黑洞,再热闹的申办也会变冷清,再高的热情也会被浇灭。 中国从不缺对体育的热爱,杭州亚运会的火爆就是证明;印度的热情也值得尊重,可奥运需要的不只是热情,更是公平的规则和纯粹的初心。 奥委会该醒醒了,把 “政治不粘锅” 的招牌捡起来,别再让奥运在双标和算计里越陷越深。 体育的光,从来不在政客的算计里,而在每个拼尽全力的身影上 —— 初心回来那天,奥运才配得上全世界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