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个跳出来替高市早苗擦屁股了。 她说中国老是用经济当成武器。 日本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小野田纪美公开为争议不断的高市早苗辩护,直白抛出了 “中国一点不高兴,就用经济当武器” 的说法,还补充强调 “过度依赖一个一旦触怒,就会立即诉诸经济胁迫的国家是有风险的,我们不能这么依赖中国经济”。 这番话看似在指责中国,实则忽略了中日经济关系的本质,更掩盖了日本部分政客的真实意图。 小野田纪美 40 出头,在日本政坛以立场强硬、言辞直接著称,是右翼保守派里的活跃人物,而高市早苗作为日本政坛的核心人物之一。 近期因一系列激进言行引发内外质疑,从试图修改 “无核三原则” 到在敏感议题上频频越线,中方随之采取了包括暂停水产品进口、发布旅游安全提醒在内的反制措施,这也成了小野田纪美抛出上述言论的 “由头”。 但她故意混淆了一个关键事实:中方的所有反制措施,都是对日本政客挑衅行为的合理回应,而非 “一不高兴就施压”。比如中方对日本水产品的进口限制,本质是出于食品安全考量,对旅游的提醒则是为了保障中国公民的安全,这些都是主权国家的正当权利,怎么就成了 “经济武器”? 2024 年的贸易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从高端工业材料到日常消费品,日本经济的很多环节根本绕不开中国市场。 就拿旅游业来说,疫情恢复后,中国游客赴日旅游快速回暖,2024 年中国游客在日消费额就高达 1.73 万亿日元,占外国游客消费总额的 30%,2024 年下半年更是贡献了游客总消费的四分之一以上。 东京银座的奢侈品店、大阪的心斋桥免税店,还有北海道的滑雪度假村,多少生意都靠着中国游客撑着。 小野田纪美嘴上喊着 “不能过度依赖中国经济”,却忘了日本的渔业、旅游业、电子产业早已和中国市场深度绑定,这种 “吃饭砸锅” 的说法,实在站不住脚。 日本自己才是 “经济胁迫” 的老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凭借技术垄断和专利封锁,在亚洲市场搞过不少经济打压,当时怎么没见日本政客反思? 而面对美国曾经的关税加征、技术转让要求,日本却选择默默忍受,如今轮到中国维护自身利益,就跳出来喊 “不公平”,这双重标准也太明显了。 小野田纪美呼吁 “换种方式”,可她似乎没考虑过,如果中国真的调整贸易安排或限制关键原材料出口,日本能承受得起吗? 要知道,日本电子、汽车等核心产业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至今仍高达 82%,一旦供应受限,这些产业都将面临停摆风险。 说到底,小野田纪美的这番言论,更多是配合日本国内 “对华强硬” 的政治风潮,为高市早苗的激进言行转移焦点,同时给日本的修宪、扩军计划找借口。 日本当前面临经济增长乏力、老龄化严重等诸多问题,部分政客就想通过制造外部 “威胁”,煽动民族主义情绪,以此争取国内支持。 但这种做法终究是饮鸩止渴,中日经济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作共赢才是正道。 如果日本政客继续无视历史经纬和经济规律,一味挑衅对抗,最终受损的还是日本自身的经济和民众的切身利益。毕竟,说狠话容易,可真要承担经济下滑、企业倒闭、民众失业的后果,恐怕就没那么简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