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暂停日本水产进口之后,11月20日,日本右翼政客山尾志桜里表示,如果威胁无效,下一步将是经济胁迫。这将再次向世界表明,中国如今是一个“高风险”国家,不可信赖,不能作为贸易伙伴。这很可能成为摆脱对中国依赖的催化剂。澳大利亚葡萄酒、台湾菠萝、立陶宛牛肉和日本海鲜,它们互相扶持,拓展了中国以外的销售渠道,并抵制“不公正的胁迫”。 其实这次暂停日本水产进口并非突然之举,此前日本2023年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放后,中方就曾全面暂停过日本水产品进口,今年6月29日才发布公告有条件恢复部分地区水产品进口,11月初日本刚有6吨北海道冷冻扇贝运往中国,恢复出口还不到半个月就再次被叫停。 为啥刚恢复就又停了?核心还是核污染水的安全隐患没解决。中国海关一直没放松对日本水产品的放射性检测,毕竟关系到老百姓的餐桌安全,半点都不能马虎。中方早就说过,恢复进口的前提是日本能拿出实打实的安全保障,可实际情况是,日本的排海行为一直在持续,相关检测数据也缺乏足够的透明度。 接着日本右翼政客就开始跳脚,11月20日,山尾志桜里公开放话,说要是威胁无效就搞经济胁迫,还抹黑中国是“高风险国家”,说这能成为摆脱对中国依赖的催化剂。这话听着挺硬气,其实根本站不住脚。中国暂停进口完全是基于食品安全和民众健康,有国际法和世贸组织规则撑腰,跟所谓的“经济胁迫”没有任何关系。 更有意思的是她提到的“澳大利亚葡萄酒、台湾菠萝、立陶宛牛肉和日本海鲜互相扶持”。先说说澳大利亚葡萄酒,2025年的数据摆在那儿,截止9月,澳大利亚葡萄酒对中国出口总额已经涨到8.47亿澳元,同比增长39%。南澳州一家就占了全澳76%的出口额,还忙着参加进博会、搞线上直播卖酒,恨不得跟中国市场绑得更紧。所谓“摆脱中国依赖”,纯属自欺欺人。 再看台湾菠萝,当年闹着要拓展替代市场,结果大量菠萝堆在码头卖不出去,最后只能低价处理甚至烂掉。农民们亏得血本无归,所谓的“替代渠道”根本填不上中国市场的缺口。立陶宛牛肉就更别提了,它对华出口量本来就少得可怜,就算想跟日本海鲜互相扶持,也没那个实力。所谓“抵制不公正胁迫”,不过是给自己脸上贴金。 日本海鲜自己的日子更不好过,2023年全面暂停进口后,日本渔民就没了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日本农林水产品出口虽然创了新高,但主要靠美国市场撑着,水产这块的损失根本补不回来。这次刚恢复出口半个月就又被叫停,不少日本渔民都在抱怨政府,说排海行为毁了他们的生计。 山尾志桜里说中国“不可信赖”,但全世界都看得明白,中国做事一直讲原则、讲科学。中方多次强调,只要日本能彻底解决核污染水排海带来的安全问题,拿出令人信服的检测数据,水产品进口自然能恢复。可日本非但不反思自己的问题,反而想靠放狠话施压,这种做法根本行不通。 事实上,没有哪个国家会拿民众的健康当赌注。中国暂停日本水产进口,完全是负责任的做法。所谓“经济胁迫”的说法,不过是日本右翼转移视线的手段。至于“摆脱对中国依赖”,更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国有14亿人的大市场,不管是澳大利亚酒庄,还是其他国家的商家,都不会傻到放弃这个市场。 日本要是真为自己的渔民着想,真为国际贸易负责,就该停止排海行为,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水产品是安全的。光靠政客放狠话、搞抹黑,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自己在国际上越来越被动。毕竟在食品安全面前,任何抹黑和胁迫都没用,民众的健康才是最根本的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