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印度正式宣布了 11月21日,印度商工部突然对中国产聚酯变形纱挥起反倾销调查的大旗。 这场调查由印度最大的聚酯生产商信实工业有限公司和韦尔known聚酯有限公司共同申请,指控从中国进口的聚酯变形纱正在对印度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 印度贸易救济总局(DGTR)在公告中明确指出,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在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上都在增长,这些商品的出口正压制着印度国内制造商的价格。 印度纺织业正陷入一场激烈的内部冲突。上游生产商在亏损中挣扎,下游企业却在为生存呐喊。这场反倾销调查撕开了印度纺织产业链条上的裂痕。 信实工业和韦尔known聚酯这两家行业巨头公开表示自己正在流血经营。他们声称中国产品的低价竞争让他们陷入亏损,现金流吃紧,投资回报率已经跌入负值。 这些印度工厂的困境背后,是中国聚酯产业强大的竞争力。作为全球最大的聚酯变形纱生产国,中国产品在价格上的优势让印度同行难以招架。 整件事最讽刺的地方在于时间点。印度政府刚刚在11月12日撤销了质量控制令,短短九天后就启动了反倾销调查。政策急转弯让人目瞪口呆。 质量控制令原本要求进口聚酯变形纱必须获得BIS认证,这实际上阻碍了全球供应商进入印度市场。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的报告揭露,这种做法导致国内供应商形成垄断,把价格抬得比全球水平高出15-30%。 受害最深的是那些依赖进口原料的小型服装厂。他们原本指望撤销质量控制令后能获得平价原料,现在反倾销调查可能再次推高他们的成本。 美国的高关税让印度服装出口商雪上加霜。50%的关税壁垒已经让印度对美纺织品出口在10月份同比下跌了12.9%。成衣制造业本来可以把聚酯纱作为棉花的便宜替代品,现在这条路也可能被堵死。 印度对华贸易逆差高达1000亿美元,这场反倾销调查也是印度试图缩小这一逆差的举措之一。但用一道贸易墙代替另一道贸易墙,真的能解决根本问题吗? 印度纺织业站在了十字路口。上游企业要保护,下游企业要竞争力。反倾销调查的结果将决定整个产业链的未来走向。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