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最近在南海忙着一件棘手的事。他们正在打捞一个多月前坠毁的两架军机——一架

樱碟咸莱 2025-11-21 17:30:44

美国海军最近在南海忙着一件棘手的事。他们正在打捞一个多月前坠毁的两架军机——一架MH-60R"海鹰"直升机和一架F/A-18F"超级大黄峰"战斗机。这两架飞机都是在10月26日从"尼米兹"号航母上起飞的,坠毁时间仅相隔半小时。 目前,专业打捞船"救援者"号已经抵达事故海域展开作业。这艘船来头不小,配备着150吨级的重型吊机、深海潜水系统和减压舱,最深能在190米水下工作。三年前CV-22"鱼鹰"坠海时,也是它负责打捞的。 不过这次任务并不轻松。残骸沉在约1500米深的海底,那里洋流复杂,海底地形也很崎岖。美军没有透露具体位置,只说"作业正在进行中"。 让美军这么着急的原因很明白:这两架飞机上装着太多敏感设备。"超级大黄蜂"搭载了最先进的AN/APG-79有源相控阵雷达和电子战系统;"海鹰"则是反潜主力,装着各种声纳和通讯设备。要是这些技术落到别人手里,麻烦就大了。 回顾事故当天的情况,确实蹊跷。下午2点45分,"海鹰"刚起飞就坠海,三名机组人员幸运获救。仅仅半小时后,一架"超级大黄蜂"也跟着坠毁,两名飞行员弹射逃生。这么短时间内连续坠机,在和平时期实在罕见。 事故原因众说纷纭。特朗普总统曾暗示可能是"劣质燃油"惹的祸,但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燃油没问题。更可能的原因藏在细节里——"尼米兹"号航母已经服役整整五十年了,最近三个月弹射器就故障了七次。甲板防滑层剥落,零件供应跟不上,维修人员甚至不得不从停飞的飞机上拆零件来应急。 飞行员和船员的状态也令人担忧。舰员们每天只能睡四小时,连续多日工作十六小时;飞行员周均飞行时间超标,新手训练明显不足。再加上当天南海阵风达到六级,接近飞行临界值,种种因素叠加,事故似乎难以避免。 国际社会都在关注这件事。中方表示"愿从人道主义提供协助",同时指出美军在南海的军事行动才是"破坏稳定的根源"。美军则坚称这是"独立事件",回避讨论深层的管理问题。 网络上各种猜测不断,有人甚至怀疑是"中国电磁武器击落",但美军检测后表示没有发现异常信号。更让美军尴尬的是,网友们开始对比美国和印度的军机坠毁率,调侃美军"摔机频率超印度"。一些盟友,比如韩国和西班牙,已经开始转向采购欧洲战机,这对美制武器的声誉是个打击。 东南亚国家也在重新考虑与美军的联合军演,担心类似安全问题。同时,南海生态环境还面临着燃油泄漏的污染风险。 说到底,这次打捞行动暴露了美军更深层的问题。工业空心化让纽波特船厂的焊工平均年龄高达55岁,供应链断裂导致维修积压严重。美军现役11艘航母中只有4艘能正常部署,"尼米兹"号超期服役七个月,明显是全球力量部署过于透支。 就像一位观察家说的,南海的波涛吞没了美军两架战机,也冲刷着"不可战胜"神话的锈迹。打捞海底的残骸或许不难,但要修补霸权的裂痕,可就难得多了。

0 阅读:3

猜你喜欢

樱碟咸莱

樱碟咸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