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23岁的清华女研究生在火车上对一个35岁的男人一见钟情。女孩父母强烈反对,可她却义无反顾。结婚后,女孩31年没做家务。丈夫:她做家务是对才华的浪费! 两人相遇源于1988年火车之旅,陈薇去泰山旅行,麻一铭从北京出差返回济南。她上车晚站连接处,他让出座位。从天气聊到职业,她分享清华实验室,他介绍啤酒厂工作。交换书籍,下车前留联系方式。此后出差约见,咖啡店讨论项目,公园比较叶脉。陈薇毕业进入军事医学科学院,保持通信。感情逐步加深。 父母得知后反对,陈薇家客厅父亲摇头,母亲劝说,认为麻一铭年龄大工作普通学历低。周围人指出差距大。陈薇坚持,多次争执。她关门走动,回想初遇。麻一铭辞职来北京,两人租20平方米小屋,用煤炉生活。1992年登记结婚,婚礼简朴。 婚后麻一铭包揽家务,她首次洗碗他阻止,说研究疫苗更重要。他刷锅拖地,早起准备早餐,叫她起床。晚归递鞋保温饭菜。 麻一铭适应北京,负责设备维护。陈薇项目多写方案,他端水果关门。雨天撑伞接下班。扫拖地板捡尘。陈薇洗澡他备水递巾。晨煮粥盛碗叫醒。31年洗衣机操作熟练。陈薇参与疫苗试验穿防护。他准备热饭。两人简短交流工作进展。他点头继续家事。家成为后盾。 麻一铭升任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会议翻资料指数据。回家做汤香飘。两人互相支撑,他稳后勤,她科研。陈薇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继续疫苗工作。麻一铭提供支持。儿子麻恩浩成长,两人生活稳定。 陈薇获人民英雄称号,参与新冠疫苗开发。麻一铭保持低调,支持她一线任务。家庭分工延续,她专注专业,他处理日常。晚年两人回顾经历,感情稳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