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多方消息来源称,日本政府已向美国出口了“爱国者”

天天纪闻 2025-11-21 16:16:09

11月19日,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多方消息来源称,日本政府已向美国出口了“爱国者”防空导弹。(九派新闻)   先得搞明白日本过去对武器出口有多 “忌口”。1967 年定下的 “武器出口三原则” 简直是道铁律:共产主义国家不卖、联合国禁运国不卖、有冲突风险的地方也不卖。   后来干脆加码成 “全面禁止对任何国家出口武器”,连装了防弹玻璃的巡逻艇都算 “武器”,想出口得层层闯关。   这可不是日本天生爱好和平,实在是二战侵略历史钉在那儿,国际社会盯着,“和平宪法” 管着,武器出口成了碰不得的禁区。   哪怕 2014 年安倍政府把 “三原则” 改成 “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明着放宽了限制,也没敢真出口致命性武器。   可这次不一样,出口的 “爱国者” 是实打实的杀器。这玩意儿可不是普通步枪子弹,洛克希德・马丁造的 PAC-3 型号,能在 80 公里范围内拦住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甚至无人机,单发命中概率高达 90%。在乌克兰战场,它是拦俄军导弹的 “保命符”;在中东,美军靠它防伊朗的袭击。   这种级别的武器流动,从来都和 “地区威慑力” 绑在一起,绝非 “盟友间调货” 那么轻松。   更关键的是,这是日本 2023 年 12 月修改武器出口规则后,头一回出口具有杀伤力的武器,等于亲手撕了自己维持几十年的 “和平招牌”。   有人说美日是盟友,互相帮衬很正常。可仔细琢磨就不对劲了,美国为啥偏要从日本买?答案藏在美国陆军的预算文件里:因为援助乌克兰,美军 “爱国者” 库存见底,现在正急着把采购目标从 3376 枚提到 13773 枚,翻了四倍还多。   洛克希德・马丁就算开足马力增产,一年也才交 500 枚,根本赶不上消耗。正好日本有授权生产的 “爱国者” 生产线,美国这是把日本当成了 “应急补给站”。   而日本这边,借着美国的需求,顺理成章地打破出口禁忌,既能讨好盟友,又能让自家军工企业活泛起来 —— 要知道日本军工一直靠政府补贴维持,现在终于能靠出口赚点钱了。   这背后的风险才真叫吓人。首先是打破了 “不向冲突地区输出武器” 的隐性承诺。日本口口声声说导弹是给美国的,但谁能保证美军不会转手送给乌克兰?毕竟美国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三套 “爱国者” 系统,再多几枚导弹也不奇怪。   一旦这些日本造的导弹出现在俄乌战场,就等于日本间接卷入了冲突,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早就点过这事儿的要害: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摆在那儿,它的军事动向怎能不让邻国警惕?   更危险的是这会引发连锁反应。军事专家张学峰说得明白,这次出口就是个 “模板”,日本既然能卖 “爱国者”,下次就能卖战斗机、驱逐舰。   这些年日本早就小动作不断:防卫预算连年涨,改 “和平宪法” 的调子越唱越高,现在又松绑武器出口,一步步朝着 “军事正常化” 挪。   周边国家能坐得住吗?韩国说不定会加速自研防空系统,朝鲜可能会强化导弹部署,本来就紧张的东北亚局势,这下等于扔了颗火星子。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日本的军工体系要 “活过来” 了。过去日本军工靠政府补贴养着,坦克价格比美国贵两倍还多。现在有了出口渠道,生产线能开足马力,成本降下来,技术迭代也会更快。   长期下去,日本不仅能造武器,还能卖武器,从 “专守防卫” 变成 “军工出口国”,这对亚洲各国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毕竟历史上,日本军工一旦崛起,带来的从来不是和平。   最该警惕的是美日这种 “互相利用” 的恶性循环。美国靠日本补武器库存,日本借美国松绑军事限制,两个人绑得越紧,地区安全就越危险。   就像中国外交部说的,日本得好好反省历史,别打着 “盟友合作” 的幌子,干破坏地区稳定的事。可从现在的情况看,日本显然没打算回头 —— 这次出口 “爱国者” 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说不定还有更出格的动作。   说到底,这枚从日本运到美国的导弹,打破的不只是武器出口的禁忌,更是战后亚洲维持了几十年的安全平衡。   美国得了急需的弹药,日本迈出了军事松绑的关键一步,可周边国家却要被迫面对更复杂的安全局势。这事儿远没结束,接下来就看这颗 “导弹石子”,会在地区安全的池子里激起多大的浪。

0 阅读:4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