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中日韩会议“突然取消”,韩方接到通知   11月20日韩联社的一则消

天天纪闻 2025-11-21 19:17:22

韩媒:中日韩会议“突然取消”,韩方接到通知   11 月 20 日韩联社的一则消息,让筹备多日的 2025 年韩中日文化部长会议成了泡影 —— 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证实,18 日中国文旅部已正式通知韩方,原定 24 日在澳门举行的会议临时推迟,至于何时重启,没给准信。   这会议可不是随便开的茶话会。从 2007 年南通首次论坛算起,三国文化部长会已经走了十八年,光正式宣言就签过《济州宣言》《上海行动计划》好几份。   就在今年 3 月的外长会上,王毅还和日韩外长敲定,要借 2025-2026 文化交流年冲一把 “2030 年 4000 万人次往来” 的目标,澳门这场会本是推进这事的关键一步。   选在澳门举办更有深意 —— 这个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本想见证三国续写 “和而不同” 的老传统,没成想会议先黄了。   根子全在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一张嘴上。11 月 7 日国会里,她公然把 “台湾有事” 和日本 “存亡危机事态” 绑在一起,暗示能以 “集体自卫权” 武力介入台海。   这话一出口,别说中方炸了,连日本自己人都看不下去:前首相鸠山由纪夫骂她 “煽动危机”,在野党大佬冈田克也直斥 “这不是首相该说的话”。   要知道,这可是 1945 年以来日本首相头一回在正式场合把台海问题和动武挂钩,直接踩了《开罗宣言》划定的战后秩序红线。   中方的反应快得很。18 日通知韩方推迟会议,20 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记者会上把话挑明:“日本领导人的错误言论破坏了三方合作的基础,现在开会的条件根本不具备”。   这话里藏着两层意思:一是台湾问题碰不得,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没商量;二是中日韩合作得讲规矩,你砸了政治互信的锅,就别想再端文化交流的碗。   最尴尬的其实是韩国。本来想在中日之间当个协调者,结果一头被日本摆了一道。高市早苗不光惹了中国,之前还嘴硬说独岛是日本领土,把韩国惹得够呛 —— 韩国不光召见日本公使抗议,还把 “韩日中” 的称谓改回 “韩中日”,连搁置 7 年的联合军演都紧急叫停了。   这次会议取消,韩国等于平白受了牵连,却连抱怨的地方都没有,毕竟是日本先坏了规矩。   有人可能觉得 “不就是个文化会议吗?至于这么较真?” 还真至于。中日韩文化合作从来都是 “看政治脸色吃饭”。2008 年济州会议时,三国部长手拉手签《济州宣言》,说要建 “东亚文化圈”,那是因为当时政治氛围好。   2012 年上海会议签行动计划,敲定 “东亚文化之都” 评选,也是借着邦交纪念的东风。反过来看,当年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直接把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都搅黄了。现在高市早苗捅的篓子比那时候还大,会议推迟只能算轻的。   日方的表态。面对中方反制,他们还嘴硬说 “立场没变”,毛宁直接怼了回去:“要是立场没变,为啥把台湾和日本存亡绑一起?别光说不做”。   这种 “揣着明白装糊涂” 的态度,恰恰暴露了日本右翼的真实心思 —— 既想从对华合作里捞好处,又想在敏感问题上踩红线。可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从现实影响看,会议推迟最可惜的是那些等着落地的合作项目:比如三国联合文化遗产保护、青少年交流计划,还有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合作。   这些事本来能实实在在惠及老百姓,现在全被高市早苗的一句话耽误了。更长远的是,2030 年 4000 万人次往来的目标,恐怕也要因此打个折扣。   不过换个角度想,这次推迟也是个 “清醒剂”。它让所有人看清:中日韩合作就像一张桌子,政治互信是桌腿,文化交流是桌面。桌腿不稳,再漂亮的桌面也撑不住。   日本要是真想吃文化合作的红利,就得先把自己的嘴管好,把战后秩序的规矩守好,别总想着 “一边挑衅一边占便宜”。   现在各方都在等日本表态,但从高市早苗只敢私下 “反省” 却拒不收回言论的样子看,短期内这事恐怕没下文。倒是那架已经准备好迎接三国部长的澳门会场,可能要多空一阵子了。   这也给所有想搞区域合作的国家提了个醒:合作的前提是尊重,尤其是在核心利益问题上,耍小聪明最终只会砸了自己的脚。

0 阅读:181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8

用户10xxx08

2
2025-11-21 22:47

别人韩国都改叫韩中日,为什么你不改叫中韩日?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