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给出28点和平计划,乌克兰再成筹码,欧洲的尴尬谁人知:花数千亿欧、送海量武器、承受能源危机,谈判桌上没座位 和平计划文本,忒辣眼睛:1、顿巴斯"特殊自治地位"变这法尔认俄影响力;2、乌承诺不入北约换俄军撤出第聂伯河西岸;3、扎波罗热核电站让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俄乌共管;4、克里米亚问题先搁置15年(又埋下一颗雷);5、西方经援先给俄占区重建。看出来大国分肥的猫腻了吗——美确保俄不全吞并乌克兰给点欧洲脸面,俄罗斯获得了实在的土地,乌克兰的主权吗,只有让步地缘妥协啦。 欧盟的博雷利赶紧找补存在感"任何方案需尊重乌克兰主权",至于欧洲自个儿被排除在磋商之外的事儿,压根不提。欧洲安全自主权真要命:当美俄直接交易时,欧盟连知情权都没有。德前总理施罗德倒实在:"咱买了战争账单,和平谈判时桌子都上不了。"2025年欧盟对乌援助了总预算的12%,资金投入巨大,却没有得到一丁点声响。 乌克兰总统这下玩脱了吧:认可方案要背上"出卖国土"的千古骂名,不认就惹恼美国,也没有了后续支持。至于声明中"保障乌克兰尊严"的模糊表述,不过是给点乌克兰脸面。战争两年多后,乌克兰适龄上战场的人已接不上茬,战场每天伤亡800多人,人民厌战,也在质问:"美国人替乌克兰决定顿巴斯命运时,2014年广场革命的牺牲意义何在?" 乌克兰社媒也在代际分裂:经过苏联时代的老年群体多支持"以土地换和平",认为"生存比领土完整更重要";年轻人坚持"不做第二个慕尼黑协定",主张一个打。战场送命的18-30岁占比近7成,认为命都送了不妥协的群体。Telegram热门话题不是我们的和平已积累320万条讨论,反映民间对大国强加方案的根本抵触。 2014年明斯克协议时乌克兰还能坐在谈判桌上,2022年伊斯坦布尔欧洲参与了斡旋,2025年的和平方案降格为美俄贴面舞。美国务院官员沾沾自喜的把28点计划称为"外交突破",不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依主导21世纪的国际政治的真实场景吗? 乌克兰人民最终都没有明白:你拼命捍卫的欧洲价值观,人家欧洲正在无力自主,最多是强权桌上的点缀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