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新事在中美科技博弈里又添了一把火。 2025年11月20日,有消息传出,美国国会里负责盯着“美中战略竞争”的特别委员会,一名高级议员给美国商务部递了封信,点名要求查四家中国半导体供应商,理由很重:怀疑绕过出口限制、给关键车辆提供零部件,还被扣上了“安全风险”的帽子。 乍一是为了供应链安全,实际上,时间点很微妙——离美国中期选举越来越近,对华“强硬”已经成了不少政客加分的必备动作,经贸议题被拉进选举战场,半导体自然成了焦点。 这四家企业,本身就是给车企、电子厂商提供芯片相关产品的,在全球供应链里都有一定存在感。近几年中国在芯片装备、材料、封测等环节持续追赶,根据多家机构的公开统计,中国企业在部分细分领域的市占率已经达到全球前几位,这让一向想牢牢掌控高端芯片话语权的美国压力不小。 美国这次调查要求,得到特别委员会的公开支持,等于把对中国科技企业的警惕写进了正式政治议程里。中国方面第一时间表态反对,认为这种做法没有事实依据,是把正常商业往政治方向拧,既违背市场规则,也会破坏全球供应链的稳定。 从现实利益美国想保住技术优势,中国则希望在关键领域不被“卡脖子”,两边都把半导体当成战略要地。问题在于,一味用调查、限制来解决竞争,短期内也许能拖慢对手脚步,长远看却容易把整个产业链搞得更紧张、更昂贵,企业和消费者都要买单。 这次点名四家中国供应商,只是中美科技竞争上升期的一个缩影。接下来是继续加码限制,还是在安全和合作之间找平衡,很大程度上会决定全球芯片产业的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