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31岁的阎锡山,娶了14岁的小妾,洞房之夜,阎锡山对小妾说:“你躺下

阿皮历史库 2025-11-21 10:52:04

1914年,31岁的阎锡山,娶了14岁的小妾,洞房之夜,阎锡山对小妾说:“你躺下吧,你只负责传宗接代,我不会喜欢你的,我只爱我的原配夫人!”事后,他便溜进了徐竹青的房间。     1897年,彼时15岁的阎锡山迎娶了比自己大6岁的徐竹青。     徐竹青出身五台县名门,知书达理且性情坚韧,婚后两人相敬如宾,感情日渐深厚。     可十几年过去,徐竹青始终没能怀上孩子,这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代,成了阎家上下的一块心病。     1913年,阎锡山的爷爷病重,临终前拉着他的手,反复念叨着盼着能见到孙辈,这份遗愿让徐竹青愧疚不已。     经多方求医确诊,徐竹青得知自己无法生育,便主动劝说阎锡山纳妾。     公婆的催促、岳父的劝说再加上妻子的体谅,让阎锡山最终松了口,只是他提出一个条件:纳妾的人选由徐竹青挑选,家里大小事务仍由徐竹青做主。     1914年12月,14岁的大同姑娘许氏被选中,成为了阎家的妾室。     为了彰显徐竹青的主母地位,阎锡山让她坐着马拉轿车前往徐竹青的娘家认亲,从此改随徐姓,取名兰森,与徐竹青以姐妹相称。     阎父更是当着全家人的面立下规矩:徐竹青为长,徐兰森为幼,今后徐兰森生下的孩子,必须称呼徐竹青为“妈”,称呼亲生母亲为“姨”。     洞房之夜,阎锡山对徐兰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娶她只为给阎家传宗接代,心里自始至终只有原配徐竹青。     说完这句话,他便转身离开了新房,走进了徐竹青的房间。     徐兰森的婚姻,从一开始就被贴上了生育的标签,像一株被移栽的幼苗,在规矩的框架里小心翼翼地生长。     她乖巧懂事,孝顺公婆,对徐竹青恭敬有加,生病时徐竹青派人送她回娘家,还带去钱财和她小时候的物件,两人的关系也算和睦。     徐兰森嫁入阎家后接连生下五儿一女,让阎家香火得以延续。     阎锡山起初对她只有基于生育的感激和基本的尊重,可随着日复一日的相处,他渐渐发现这个年少的妾室不仅性情温柔,操持家务也尽心尽力。     1930年中原大战后,阎锡山被迫逃往大连,徐兰森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辗转前往相聚,而徐竹青则留在河边村,独自照顾年迈的公婆。     没有了徐竹青的监督和家规的时时约束,徐兰森终于让孩子们改口,称呼自己为“妈”。     1931年,阎锡山东山再起回到山西,徐竹青无意中听到孩子们对着徐兰森喊“妈”,多年坚守的规矩被打破,她积攒多年的委屈瞬间爆发。     她与阎锡山大吵一场,甚至抓起鸡毛掸子打碎了窗户玻璃,哭了整整一夜。     这场争吵成了两人关系的转折点,徐竹青心灰意冷地搬到了太原的一处私宅独自居住,与阎锡山开始了长达三十二年的分居生活。     尽管分居,阎锡山对徐竹青的关怀并未断绝,家族里的婚丧嫁娶、探望长辈等事务,仍会派她代表自己出席,始终保留着她大太太的名分。     而徐兰森虽得到了阎锡山的陪伴,却始终没能摆脱“姨”的身份烙印,1946年她在太原病逝时,墓碑上只刻着“阎公百川侧室徐兰森之墓”,孩子们在她的葬礼上,依旧没能光明正大地喊一声“妈”。     1949年,阎锡山前往台湾,他没有忘记徐竹青,将她一同带在身边。     1960年阎锡山病逝,临终前反复叮嘱,墓碑要刻上“徐竹青之夫阎锡山”。     1964年,徐竹青去世,遵照她的遗愿,与阎锡山合葬在一起。     这场始于1897年的婚姻,跨越了六十余年的风雨,历经了纳妾、分居、战乱,最终以合葬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0 阅读:1
阿皮历史库

阿皮历史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