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饰演潘金莲的廖学秋因为拍戏,和老公分别了六个月,她归心似箭,往家赶,想给丈夫一个惊喜,回到家后,就看到自己床上睡着另外一个女人,没有大吵大闹,只说了一句话:“把被子还给我。” 1979年的一天清晨,刚结束无锡片场拍摄的廖学秋,揣着还没出戏的剧本,随着绿皮火车的轰鸣回到了成都。 六个月没见丈夫和孩子,包里那是沉甸甸的思念,可当她推开家门,眼前的画面就像一把钝刀子,直接捅穿了她的天灵盖:卧室那床她结婚时亲手缝制的鸳鸯被下,露出一双涂着猩红指甲油的陌生脚丫,而那一头卷发正缠绕在自己丈夫的手臂上。 廖学秋对于“家”的渴望,那是是从骨头缝里渗出来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她的母亲、川剧名角廖静秋离世时,小秋才刚满四岁。 正因为童年太苦,当1970年那个文工团的男高音对她嘘寒问暖,甚至是在那种特殊年代未婚先孕的压力下,她都咬牙认了,只求个安稳窝。 可谁曾想,现实回敬给她的,是那个涂着红指甲的女人,和那个被私情弄脏了的枕头。 她没有大吵大闹,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把被子还给她”,甚至弯腰捡起了滚落的毛线团,但在那冷静的外表下,是指甲狠狠掐进掌心的痛。 最后,她抱着那床陪嫁的棉被离开了那个曾经叫“家”的地方。那个缺了眼睛的鸳鸯绣片,仿佛在无声地嘲笑这段只有数年的婚姻。 或许正是这段“把心撕碎了”的经历,反而成就了她日后在荧幕上的那股子狠劲,八十年代初,离婚后的廖学秋成了峨眉电影制片厂的一块“活招牌”。 导演们惊讶地发现,这个女人身上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幽怨与倔强,演起旧时代的“姨太太”或“苦命寡妇”,那眼神能把观众的心尖都给烫疼了。 就在离婚办完没多久,剧组探班带来了那纸协议。等到开机拍摄一场吞毒戏码时,镜头推到特写,有人发现那碗底粘着的碎纸屑,竟是被她撕碎的离婚材料。 还有更狠的,拍爆破戏时火星子崩到手上,烫起了一串燎泡,她硬是一声不吭,攥着袖口把镜头扛完。 那些年在片场,她把那个因为失去父母、又失去婚姻的自己,彻底打碎了揉进了《淘金王》里被拐卖的女人身上,揉进了《车水马龙》里的寡妇骨子里。 如今,早已年过七旬的廖学秋,活成了一个让年轻人都羡慕的“酷老太”,她在横店买了个小公寓,阳台上种满了充满故乡味儿的折耳根。 虽然偶尔也接接戏,但更多时候,她是那个穿着讲究、皮肤紧致得让化妆师都惊叹的优雅老太。 参考资料:zaker资讯 《廖学秋:3 岁丧母,4 岁丧父,25 岁离婚,如今 70 岁怎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