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50年的元宵节,准备回家的孙家栋,发现食堂今天竟然有红烧肉,一时馋嘴的他,便决定去食堂吃碗红烧肉再回家,却没想到这碗红烧肉竟改变了他的一生。 1950年的元宵节,正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大三的孙家栋,早已收拾好行李准备回家过节,但他偶然得知食堂当天会供应红烧肉——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肉品十分稀缺,对当时还是穷学生的孙家栋来说极具诱惑力。 于是他临时改变主意,决定先去食堂吃碗红烧肉再回家,没想到这个偶然的决定,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当天,孙家栋刚在食堂坐下,还没好好享用红烧肉,就看到校长带着几位中国空军军官走进来,现场开展飞行员选拔动员。 当时能成为飞行员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孙家栋也被这一消息触动立刻放下筷子,挤到报名队伍前列。 孙家栋不仅学业优异,连续两年专业第一,体能也十分出色,相比之下,他同寝室的室友虽有报名热情,却因身体条件不达标遗憾落选。 而孙家栋凭借过硬的综合素质成功通过选拔,拿到了前往北京的资格,之后还被派往苏联空军工程学院深造,期间还获得了斯大林金质奖章。 从苏联学成回国后,孙家栋进入中国航天事业核心领域,1958年,他在一次见面会上遇到钱学森。 面对钱学森提出的刁钻问题,孙家栋沉着冷静、条理清晰地作答,给钱学森留下了深刻印象,1967年,国家启动人造卫星项目,急需合适的负责人,钱学森毫不犹豫地推荐了孙家栋。 当时科研条件艰苦,资金短缺、设备简陋,但孙家栋带领团队日夜奋战在实验室,历经三年攻坚克难,终于成功推动“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升空,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此后,他又先后参与“东风二号”导弹研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等多个重要项目,成为中国航天领域的核心人物。 2004年,75岁的孙家栋并未选择功成身退,而是接下了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重任,他提出分阶段实施的方案,为中国探月事业规划了清晰路线。 在他的主导下,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不仅超额完成既定任务,还通过精准的可控撞月,为中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圆满句号,让中国人“上九天揽月”的古老梦想变成现实。 回头来看,1950年元宵节那碗意外促成的红烧肉,成为孙家栋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因一时馋嘴留下报名飞行员,进而一步步走进航天领域,用一生的努力,从关注“饭桌”的青年,成长为带领国家探索“星河”的航天泰斗,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参考资料:孙家栋院士:见证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发展强大的全过程 政务:中国测绘学会 2019-0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