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工业死刑?1枚高超音速导弹,10马赫极速,携带1吨高爆战斗部,这根本不是在打仗,而是在进行不可逆转的物理抹除!一家现代化工厂,只需这一发入魂,方圆三百米内的所有精密设备和技术人员瞬间气化。如果几百枚这样的死神同时降临日本列岛,这画面不需要想象,因为那是日本战后工业体系的直接清零! 中日一旦开战,很多人还在拿着二战的旧剧本,幻想什么舰队决战。错!现代战争的逻辑早已被火箭军的射程彻底改写。日本列岛狭长,战略纵深几乎为零,全境都在东风快递的火力覆盖半径之内。 这意味着,对于中国而言,这不再是一场需要抢滩登陆的攻坚战,而是一场基于工业代差的饱和式火力打击。 而10马赫的高超音速导弹,就是执行这种死刑的最佳工具,这速度相当于每秒飞3.4公里,比步枪子弹还快好几倍,日本那些号称能防住一切的爱国者-3导弹,拦截弹最大速度才5马赫,连人家的尾灯都追不上,更别提锁定拦截了。 更狠的是那1吨重的高爆战斗部,韩国军方做过测试,500公斤弹头的杀伤半径就有200米,能炸穿几米厚的混凝土,换成1吨弹头,杀伤半径直接扩到400米,地下十几米的掩体都能给掀翻,这哪是打击,简直是给工业设施办“入土仪式”。 美国当年试射AHW高超音速导弹时,导弹升空4秒就炸了,14吨燃料的爆炸威力把旁边的火箭组装厂房都推出去几十米,火球窜到800多米高,这还是意外爆炸的威力,要是精准打击的话,后果更不敢想。 日本的工业恰恰就怕这种级别的打击,因为它的宝贝厂子全扎堆在几个地方,跟摆好姿势挨揍似的。 九州岛被称为“硅岛”,200多家半导体企业挤在这儿,信越化学和SUMCO的硅晶圆产量占全球53%,索尼的CMOS图像传感器工厂也在这儿,全球近一半的手机摄像头传感器都从这儿出来,只要往九州的核心厂区扔几枚导弹,方圆300米内的光刻机、晶圆炉瞬间就得变成废铁,技术人员都来不及撤离,全球半导体材料供应链就得断一半。 东京大田区更有意思,4000多家高精尖中小企业挤在62平方公里的地方,号称“日本制造的心脏”,给高铁造螺母的哈德洛克、造人工心脏零件的安久工机都在这儿。 这些厂子看着厉害,其实抗打击能力比纸糊的还弱,它们搞的是“小而精”的生产模式,一个关键零件的模具厂被炸,上游的汽车巨头、下游的电子厂商都得停工。 就拿丰田名古屋工厂的发动机生产线来举例吧,只要一枚导弹命中,整个丰田的全球整车产能就得掉四成,因为它的核心零部件全靠本地小厂配套,这就是所谓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打准一个点就能瘫痪一整条链。 但光有打击能力还不够,关键得抢时间,美国印太司令部前司令早就说过,美军从关岛调航母到西太平洋最快要3到5天,从夏威夷来要10天,本土过来得一个月,这就是我们的“黄金打击窗口”。 必须在3天内把日本的战争潜力砸烂,只要第一波就把九州硅岛、丰田工厂、大田区精密作坊全炸平,再顺带端了横须贺军港和嘉手纳空军基地,日本就算想抵抗都没家伙事儿,美军来了也只能对着废墟叹气。 更讽刺的是,日本制造业看着风光,其实脆弱得很。它生产芯片的19种关键材料里,14种要靠自己,但高纯度金属镓这种核心原料九成得从中国进口,工厂被炸了就算有原料也没法生产。 那些被吹上天的“工匠精神”小厂,比如给苹果造ipod背板的小林研业,就5个人的小作坊,一枚导弹的冲击波就能让它彻底消失,想重建都找不到懂技术的工人。 这种“集中又脆弱”的工业体系,简直是为高超音速导弹量身定做的靶子,几百枚导弹下去,不是炸掉几个工厂,是直接把日本战后70年攒下的工业家底清零。 所以现代战争根本不是拼人多船多,是拼谁能先摁死对方的工业命脉。日本的工业就像建在沙滩上的城堡,看着宏伟,遇上10马赫的“海浪”一冲就垮。 要是真到了那一步,根本不用搞什么登陆作战,按下发射按钮,看着导弹把那些“高精尖”工厂变成废墟,等美军赶到时,能做的也就是帮日本收尸了,这就是工业死刑的真正威力,一旦执行,再无翻盘可能。

用户14xxx59
干嘛要用高超弹打工厂?前期把它家的防空系统打掉了,这些工厂啊用大点的“小摩托”炸就可以了,重在便宜量大管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