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谋杀!”11月18日,广东东莞,一工人在61层高空作业时,发现吊车的钢丝绳被人割断,还用螺丝挑着,气得他直呼“良心坏了”!幸亏男子检查的及时,这才没有发生意外,之后更换新的绳索继续作业。网友:这简直是谋杀! 45岁的“蜘蛛人”陈师傅像往常一样,准备进行外墙清洗作业。他熟练地将吊篮收回顶楼,刚要跨进去,突然觉得手中的钢丝绳手感不对劲,本该紧绷的钢索,末端竟有一丝异样的松动。 凑近一看,陈师傅后颈瞬间冒起冷汗:钢丝绳表面的塑料保护层被利器割断,内部的钢丝只剩几根勉强连着,更让人发毛的是,断口处还被一颗螺丝钉刻意挑起,形成一个伪装的“临界点”。 只要吊篮下坠受力,这根承载着他生命的“生命线”随时会彻底断裂。61层高空,一旦坠落,后果不堪设想。 陈师傅从业15年,早已养成了作业前“三遍检查”的习惯:先查吊篮卡扣,再试制动装置,最后必摸钢丝绳。正是这个习惯,让他在死神手里抢回一条命。“当时脑子‘嗡’的一声,腿都软了。” 他后来在视频里回忆,手指抚过断口时,能清晰摸到锐器切割的锯齿感,“这不是意外磨损,就是有人故意下黑手。” 更让人心惊的是,陈师傅说这种情况“很正常”。这些年在高空作业,他遇到过钢丝绳被晒得老化、卡扣被雨水锈蚀,但人为破坏还是头一回。 短暂的惊恐后,他没有选择报警或者停工,而是默默从工具包取出备用钢丝绳更换。“家里两个孩子还等着学费,这一单要是丢了,这个月房贷都悬。”他的语气里透着无奈,仿佛这种游走在生死边缘的威胁,早已成为职业常态。 事件曝光后,网友的愤怒如潮水般涌来。大家这才意识到,割钢丝绳不是恶作剧,而是涉嫌犯罪的危险行为。根据我国法律,在高空作业区域故意破坏安全设备,即使未造成伤亡,也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最高可判十年有期徒刑。 如果导致人员重伤或死亡,更是面临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这不是危言耸听。2017年郑州曾有案例:居民因不满外墙施工,用菜刀砍断工人安全绳,致其坠楼重伤,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而东莞这起事件中,割绳者选择在61层高空对承重绳下手,主观恶意明显,法律后果只会更严重。 陈师傅的遭遇,撕开了高空作业行业的残酷一角。这些“蜘蛛人”每天挂在几百米高空,靠每平米几毛钱的清洗费养家糊口。他们的安全保障,往往只有一根钢丝绳、一个安全卡扣,却要面对风吹雨淋、设备老化,甚至人为破坏。 视频里,陈师傅换好钢丝绳后,又一次翻身坠入高空,身影在玻璃幕墙上显得格外渺小。网友这才发现,他的工作服早已磨得发亮,安全绳的保护层也补丁摞补丁。“不是不想用新设备,一套合格的高空作业装备要好几千,我们小包工头根本舍不得买。” 陈师傅的一句话,道破了底层劳动者的辛酸,他们不是不怕死,而是被生活逼得不得不把命拴在一根绳上。 事件发酵后,除了对割绳者的声讨,更多人开始关注:能不能让机器人代替人工高空作业? 科技早已在尝试“接棒”。深圳研发的桥梁缆索检修机器人,能模仿蜘蛛攀爬,携带传感器检测高空设施;山东的幕墙清洗机器人,不仅能抗风防坠,还能自动规划清洗路径,效率比人工高3倍。 这些智能设备的出现,让人们看到希望:或许不久的将来,高空作业不再依赖“人肉身悬”,而是由机器人完成高危操作。 但现实是,这些设备造价高昂,普及到中小施工队还需时间。正如陈师傅所说:“我们也知道机器人安全,但现在每天赚的钱,刚够全家糊口,哪有钱买那‘铁家伙’?” 事件最终以警方介入调查暂告一段落,但留给社会的思考远未停止。陈师傅的“习惯性检查”救了自己,却暴露了行业监管的漏洞,如果每个工地都能强制落实作业前的安全检查,如果物业能提前告知居民高空作业情况,或许悲剧就能避免。 更重要的是,割绳者的行为敲响了法律警钟:任何矛盾都不该成为危害他人生命的借口。正如一位法律博主所说:“高空作业的钢丝绳,既是工人的‘生命线’,也是社会安全的‘警戒线’,触碰这条线,法律必将严惩不贷。” 站在地面仰望高楼,那些悬挂在半空的身影,是在用生命为城市“梳妆”。他们的安全,需要法律的“铁绳”守护,需要科技的“铁臂”替代,更需要每个人心中的安全意识与法治观念“绷紧”——毕竟,没有哪份工作的报酬,值得用生命去交换。 信息来源:《男子61层高空作业 发现吊车钢丝被锯断 吓得一身冷汗 “断了也不说一声” 当事人:高空作业这种情况很平常 后面处理好了》法治进行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