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小野田纪美,在11月18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依赖一个不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1-20 17:44:28

日本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小野田纪美,在11月18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依赖一个不喜欢某些东西,就使用经济胁迫的国家是危险的。” 小野田这说的不就是美国嘛!特朗普不喜欢“被占便宜”,就对别的国家大肆加税,还逼着别的国家对美国进行巨额贸易投资,这不就是经济胁迫嘛!   特朗普的执政逻辑简单又霸道,他只要觉得美国“被占便宜”,不管对方是盟友还是对手,关税大棒说挥就挥,投资领域说施压就施压,整套操作连基本的遮掩都懒得做。   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直接绕开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则框架,拿“国家安全”当万能借口,对欧盟、加拿大、日本这些亲密盟友也毫不手软,挥起钢铝关税大棒,分别征收25%和10%的惩罚性关税。   这种不分亲疏的贸易打击,让美国的盟友们始料未及,这些国家和美国在安全领域绑定极深,谁都没料到会在经济上被美国捅刀子。   欧盟委员会当时明确表态这是“保护主义行为”,很快出台针对美国商品的反制措施,特朗普却完全不当回事。   他紧接着把矛头对准汽车产业,放出要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最高25%关税的狠话,日本作为全球汽车出口大国,瞬间被推到风口浪尖。   小野田纪美身为日本负责经济安全的高官,不可能不清楚那段时间日本汽车企业的焦虑——当时日本对美汽车出口占总出口的三成以上,一旦加税落地,企业利润会大幅缩水,国内还可能引发裁员潮。   日本终究没敢与美国抗衡,只能主动坐到谈判桌前,在2019年与美国达成新的贸易协定。日本不仅在农产品市场开放上做出巨大让步,允许更多美国牛肉、猪肉进入本土市场,还默认了美国在汽车贸易中的优势地位。   这种“你施压我妥协”的模式,正是小野田纪美口中的“经济胁迫”。可当胁迫者换成美国,被胁迫者变成日本时,她就选择性沉默,这种双重标准的做派,实在令人不齿。   特朗普的经济胁迫从不是零散的攻击,而是系统性的霸权施压。他最擅长用“退群”威胁逼迫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让步,WTO就成了他最常下手的目标。   从2017年开始,特朗普就反复指责WTO“对美国不公”,称这个组织是“其他国家设计来让美国吃亏的工具”,还不止一次跟下属抱怨“美国没必要留在WTO”。   到2018年8月,他更是公开威胁,如果WTO“再不按美国的心意行事”,美国就会彻底退出这个全球最大的多边贸易机构。   特朗普嘴上放狠话的同时,他的政府也拿出了实际行动。他下令制定的贸易政策草案中,明确写着可以无视WTO的关键规则,由美国总统根据自身评估决定是否对其他国家征收关税。   更过分的是,美国开始刻意阻挠WTO争端解决机制上诉机构的法官任命,导致这个被称为“国际贸易最高法院”的机构从2019年12月起彻底瘫痪,很多国家的贸易争端从此失去合法解决渠道。   WTO本就是在美国主导下建立的,美国多年来一直靠这个机制维护自身利益,可当机制偶尔限制到它的霸权时,它就立刻翻脸要推翻现有规则,这种霸道行径比“不喜欢就施压”恶劣得多。   特朗普对邻国的经济胁迫更是毫无底线。2019年5月,他突然发难,指责墨西哥“没有阻止非法移民进入美国”,当即宣布从6月10日起,对所有墨西哥输美商品加征5%的关税,还放话如果墨西哥不采取措施,关税每月会提高5%,直到升至25%。   这一决定毫无预兆,墨西哥作为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每年对美出口额超过3000亿美元,5%的关税就意味着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墨西哥政府在这种强硬施压下被逼到了墙角,只能紧急出台更严格的移民管控措施,在美墨边境增派大量军警,甚至动用国民警卫队拦截非法移民,这才让特朗普暂时收回悬在头顶的关税大棒。   整个过程中,美国完全把贸易当作政治施压的工具,想用经济损失逼迫墨西哥服从自己的政策。   这种赤裸裸的胁迫行为,小野田纪美要是真关心“经济安全”,不可能看不到,可她偏偏对此缄口不言,反而把矛头对准其他国家,这种避重就轻的做法,根本站不住脚。   在对华贸易关系上,特朗普的经济胁迫手段更是变本加厉。2018年7月,他以所谓“知识产权问题”为借口,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拉开了贸易战的序幕。   随后他的施压不断升级,短短一年时间里,先后对多批中国商品加税,涉及金额从数百亿一路涨至数千亿美元,覆盖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纺织品等几乎所有民生和工业领域。   这种大规模、高强度的关税打击,直接让中美两国外贸企业陷入混乱,美国国内农场主因为中国的反制措施卖不出大豆,零售商因为进口成本上涨不得不提高售价,最终这些负担都落到了美国普通民众身上。

0 阅读:0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