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两家智库忽然发布了报告。 这次把“冻结中方海外资产”摆上台面,给台海一旦起风浪时当选项,这种思路会直接打穿全球金融的基本信任,代价绝不可能只落在一边。 这阵子美国出了件特别能说明问题的事,大西洋理事会和荣鼎集团这两家顶级智库,突然一起抛出一个听起来很“硬气”的建议:一旦台海紧张,美国就应该准备冻结中国的海外资产。 说得轻飘飘,好像点个鼠标就能让中国“疼得跪下”,可实际上,这份报告就像往自己脚边扔雷,响不响不一定,但先吓着自己肯定是真的。 别看他们把“冻结资产”说得像按暂停键这么简单,在今天这个所有国家的产业链都绑在一起的时代,这种制裁就是在拆自己房子的地基。 去年荷兰冻结了中国企业闻泰科技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结果美国那边的汽车巨头比谁都慌,原因很可笑:安世生产的那些小器件不起眼,却是汽车电子里的关键零部件。 美国汽车联盟当时都急着警告政府——你们再这么玩,通用、福特可能下个月就得停产,换句话说,你能冻资金,却冻不住供应链。 现在的工业世界是个大网,不是拼图,每拔掉一块看似不起眼的零件,可能就是另一头一大片塌掉。 美国最先进的F-35、最炫的新能源车,离开中国的镓、锗,基本半瘫,中国去年对这两种稀土进行出口管制,全世界价格立马飙升。 连美国半导体协会都坦白,真要断供,我们的库存最多撑几周,但这两个智库显然还活在过去,以为切断中国供应链跟按电闸一样简单,现实是,你拔掉中国,等于拔掉自己。 更大的问题还不在产业,在金融,冻结外国资产的本质,就是告诉全世界:美元不是你的钱,是美国的按钮,今天看你不顺眼就能按掉。 这话一旦传出去,比制裁本身还可怕,别说远的,沙特这两年已经明显在做准备了:拒绝续签“石油美元”独家协议,把国家银行接入人民币跨境系统,如今对华石油贸易有一半都开始绕开美元。 不是因为他们偏爱中国,而是他们看懂了一个道理,你不能把命交在一个随时能把你“冻结”的人手里。 再看看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增长,全国189个国家都在用,2024年交易量飙涨四成,已经不是“替代品”,而是“选项”。 当更多国家建立不依赖美元的交易圈,美国再搞冻结,就是公开逼着大家找备用货币,更离谱的是,如果真走到冻结的那一步,受伤最重的可能不是中国,是美国的老百姓。 美国现在的金融系统紧得像拉满的弓弦。美联储的回购工具用量飙到历史警戒线,货币市场一年比一年缺水。 而中国持有的大量美国国债,实际上正撑着美国的融资成本,如果两国翻脸,中国国债被迫抛售或被美国自己冻结,那就是美国亲手斩断自己的信用。 后果是什么?美国本土贷款利率飙升,买房难、创业难、企业融资难,每一笔账单都会变贵,最先受苦的不是华尔街,而是普通家庭,美国想动中国的钱,结果先把自己的钱包戳了个洞。 更讽刺的是,如果中国真的反制,美国和欧洲在中国的资产总额高达5.8万亿美元,比中国在海外的还多。 德国车企在中国的利润撑着它们的全球财报,苹果供应链几乎埋在中国土地里,华尔街投行的业务与中国深度交织,一旦中国对等冻结或限制运营,瘫痪的是西方企业,不是中国。 再别忘了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布局,涉及190个国家,几乎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美国要是玩金融火箭筒,炸到的绝不只有对手,也包括自己的盟友。 所以说,美国智库以为这是“对中国施压”,实际上更像把所有人按进金融泥潭,冷气房里的精英们以为自己在下棋,却忘了棋盘就是全球经济,掀桌子没人能收场。 到头来,这种“冻结对方资产”的威胁,暴露的不是自信,而是焦虑,它让世界看到美国信用被消耗得多快,也提醒各国:必须准备美元外的新保险。 而当一个国家最大的武器变成了“不讲规则”,那它的霸权也就走到头了。
